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院士評選制度必須更好地服務激勵創新
http://www.CRNTT.com   2019-05-09 18:48:27


  五一假期,兩則與院士有關的新聞引爆輿論場。

  一則是114名企業人士進入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名單,另一則是從清華大學出走的結構生物學家顔寧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顔寧在兩年前未能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曾引起輿論極大的關注。輿論對某些企業家的候選院士資格有爭議,但我們更應關注中國院士制度本身可能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的不斷變化與進步,中國行政體系也緩慢地跟隨這種變化而采取適應性的改革。但是,中國院士制度并沒有與市場經濟制度同步,仍然處於高度的圍墻化狀態,保持著自己的“獨特文化”。

  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創新驅動的重要性大大提高,對科技體制的改革更加重要與急迫。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院士制度,突出學術導向,減少不必要幹預,改進和完善院士遴選機制、學科布局、年齡結構、兼職和待遇、退休退出制度等。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開幕式上講話,吹響改革號角。

  近幾年,院士制度屢受爭議,比如袁隆平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但他們在中國科學院院士的評選中落選,盡管長期以來呼聲很高。最受爭議的是顔寧事件。曾為清華大學教授的顔寧,是一位高產的實力派科學家,2009年以來,在CNS上發表科研論文19篇,并多次獲獎。但是,她的能力在體制內并未得到承認,據報道,她連續兩年沒有拿到國內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17年落選中科院院士,隨後出走美國,近日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顔寧的抉擇受到輿論如此熱烈的關注,但是,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機構或組織回答,她為什麼落選院士,為什麼拿不到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這給了其他年輕人才一個明確的信號:中國院士制度依然論資排輩。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