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學校并非“粉絲”加工廠
http://www.CRNTT.com   2020-05-19 14:48:15


  據中國青年報微信公衆號昨日披露,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某幼師近日被指帶學生應援明星王俊凱。網傳視頻中,一名疑似幼師身份的女子大喊“佳佳老師男朋友是誰”“誰最帥呀誰最帥”,一群幼兒整齊回答:“王俊凱”。涉事早教園李姓工作人員回應稱,視頻中的女子確實是早教園前幾年的一位幼師,因“工作態度不好”被辭退。

  雖然瘋狂追星的教育工作者只是少數,但其一旦影響到工作層面,危害性不容小覷。在私人空間裡,年輕教師自己當迷弟迷妹無可厚非,卻不能讓亞文化浸潤校園;公私不分、自彈自唱地組織學生為自己的偶像應援,不僅損傷了教師的職業道德,也背離了職業規範。

  追星作為一種在青少年中流行的亞文化,根源在於偶像滿足了他們特定的精神訴求與情感需要。著名社會學家夏學鑾認為,如今我們身處轉型時期,這個時期人們開始移情到個人的興趣與私生活中;個人的興趣如果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就很容易產生一些偏激行為,瘋狂追星就是其中的一種。如果一位教師不能在個人喜好和教師職責之間建構清晰的邊界,不能做到公私涇渭分明,就可能導致個人喜好淩駕於教師職責之上,濫用手中的教育權力。

  另外,從視頻上看,這位幼師還不忘自矜和自戀——“誰最美啊誰最美?”孩子們答道“你最美啊你最美”;“誰有錢啊誰有錢?”孩子們答道“我有錢啊我有錢”;“給誰花呀給誰花?”孩子們回答“給你花呀給你花”。精神世界荒蕪乃至“雜草叢生”的幼師,難免會給未成年人精神世界的發育和建設帶來不良影響。

  正視飯圈(“粉絲”圈子)文化的存在,需要教育工作者做到“守正創新”。為了縮減與學生們的代溝,為了拉近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老師們在教育過程中并非不能運用飯圈文化;如果把握得好,飯圈文化的正向價值有助於激勵學生們更好地成長成才,也有助於減少優質教育內容與“新人類”之間的隔閡。可是,一旦教師忘了初心,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越界,偏狹徇私夾帶“私貨”,將自己的興趣偏好強加給學生,就會帶來教育的走偏與錯位。

  每個人可以擁有多個社會角色,當“粉絲”和做老師并不矛盾。只要有學生存在的地方,教師就應該保持對職業的尊重和敬畏,對教書育人充滿情感和認同,用專業精神和職業倫理嚴格要求自己,懂得自律和自制。本末倒置地將學生變成追星應援的工具、將學校變成為明星應援“粉絲”加工廠,顯然需要規訓與懲罰。(來源:長沙晚報 作者:楊朝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