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增加古詩文篇目,練好優秀傳統文化“童子功”
http://www.CRNTT.com   2018-02-05 20:55:00


  近日,教育部印發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准(2017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引起各界廣泛討論,其中最為人關注的地方在於新課標“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與原課標相比增加了四倍多,從原來的14篇(首)增加至72篇 (首)。這樣,教育部繼2017年上半年將小學語文古詩文增至124篇(首),初中語文古詩文增至133篇(首)之後,終於將高中語文古詩文篇目落實下來,從而最終完成了中小學語文教材古詩文的擴增,全面兌現了高中語文新課標確定的“課內閱讀篇目中,中國古代優秀作品應占1/2”的目標。

  新課標的出台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雖有一些諸如“會不會增加學生學業負擔”等疑問,但主流聲音還是一片贊揚。語文課本大幅度增加古詩文教育,讓我們看到國家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決心,也讓各界對此次新課標能够達到的預期效果充滿期待。

古詩文是語文學習“三怕”之一?畏懼不能成為逃避的理由!

  教育是立國之本,一個國家的教育能直接看出這個國家國民的素質與文化底蘊,也會直接影響到這個民族未來的發展。語文教育在中小學各學科教育中又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而我認為語文教育應當根植於古詩文。

  首先,重視古詩文教育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學區別於他國文化的重要立足點,是我們不能放棄的民族之根,必須落實在中小學教育之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雖然內涵豐富,包含文、史、哲、藝術、宗教等等,但古詩文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和精華部分,可以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因此,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必須特別重視古詩文教育。

  “五四”以來,由於民族自卑感的增加而導致弱化甚至否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然也就弱化甚至否定古詩文教育。數十年時間內,中小學語文課本裡古詩文所占比例始終在20%以下,幾乎剝奪了幾代人應有的吸收優秀傳統文化的權利,而今國家將初高中語文課本裡古詩文所占比例增加到所有選篇的50%以上,小學語文課本古詩文比例增加到所有選篇的30%,回到它本該有的比例,某種意義上也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補課”。而這一“補課”順應了時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期待,受到了大家的普遍歡迎,從近年來《中國詩詞大會》掀起全民詩詞狂歡的現象可見一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