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大數據應用別跑偏了
http://www.CRNTT.com   2019-04-01 16:42:07


  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要比新客戶要貴出許多,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大數據殺熟”。近日,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發布“大數據殺熟”問題調查結果:過半被調查者表示有過被“殺熟”的經歷,其中網購平台、在綫旅游和網約車等消費大數據“殺熟”問題最多。

  傳統的商業模式下的正常邏輯是,越是熟人越是老客戶就越會受到優待優惠。然而,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大數據“殺熟”的現象卻在讓這一邏輯遭遇顛覆的可能。反倒是對老客戶不够厚道,無論在邏輯上,還是從感情上,我們消費者都會覺得難以接受。就如七成被調查者認為的那樣,這是利用老客戶的信任牟利,最終也會透支消費者的信任,降低用戶的忠誠度。

  企業進行大數據應用,這本來是件好事。一方面,企業通過這些大數據可以給用戶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搜索推薦,實現用戶對商品需求的精准化;另一方面,對於消費者而言,企業的精准推薦或精准營銷也節省了消費選擇的時間,甚至能够便捷地享受到“私人定制”的服務。但不得不看到,一些大數據的應用還是跑偏了:利用用戶的消費依賴和消費意願,實行了價格的“私人定制”。說到底,還是因為互聯網時代,企業更有條件掌握用戶的消費軌跡和消費意願,在商家逐利的本性驅使下,他們會把更高支付意願的人作為待宰的對象,以實現自身利潤的最大化。

  很顯然,這種大數據“殺熟”會傷了消費者的感情,最終也會傷及企業自身。不過,這種不厚道往往也比較隱蔽,消費者難以察覺,或者難以取證維權。這恐怕也是部分企業肆意使用大數據“殺熟”的底氣。不過,隨著“大數據殺熟”現象越來越引發關注,消費者也會慢慢多個心眼。而對於這種新出現的問題,在完善個人信息保護的同時,監管也要及時跟上,要明確大數據“殺熟”的判斷標准,加大在綫監控,建立對失信商家或平台的懲處機制。考慮到消費者處於信息弱勢的那一頭,實際取證也不容易,在處理大數據“殺熟”消費糾紛時,不妨引入舉證責任倒置制度,讓商家自證清白。(來源:蘇州日報 作者:楊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