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全民學外語無一本好譯著 翻譯界怎麼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8-04 09:21:02  


  中評社北京8月4日電/《中國青年報》報道,7月21日,原文翻譯《十日談》第一人、著名翻譯家王永年去世,引發國人對翻譯界的關注。近年來,我國文學翻譯面臨窘境,老一代翻譯大師相繼離世,新一代翻譯人才青黃不接,一些翻譯作品錯譯、漏譯不斷甚至面目全非。在幾乎“全民學外語”的當下,為何卻難有好譯著?

  近日,法國文學翻譯家、《世界文學》主編餘中先,就國內文學翻譯的現狀接受了記者記者專訪。

  出版社急於求成 翻譯作品粗制濫造

  記者:您認為當前文學翻譯的總體狀況如何?

  餘中先:國內文學翻譯人才“青黃不接”的狀態是公認的,懂外語的人大多不願意搞文學翻譯。除了翻譯英語作品,好的譯者很難找到。老譯者一般都在翻譯或重譯經典作品;中年譯者則忙於教學、科研、行政管理;年輕的能勝任翻譯的人,又有很大的經濟壓力,很難看得上稿費微薄的翻譯工作。有的出版商就隨便找幾個粗通外語的人對付,這樣譯出來的作品質量自然難以保證。

  此外,我國文學翻譯選題不平衡,小語種譯著嚴重缺乏。現在學英語的人太多了,把所有學其他語種的人加起來,可能也不到學英語的人的20%。我也做編輯,見到的英語作品譯稿通常還可以,小語種作品譯稿水平就比較差。但人家有興趣去翻譯就不錯了。

  記者:為什麼年輕人不願意做文學翻譯?

  餘中先:文學翻譯稿費低是主要原因。做同聲傳譯的人,一天能收入五六千元甚至上萬元,這相當於花幾個月時間做文字翻譯得到的報酬。嚴謹的譯者翻譯一本書要花上一兩年,通常只有千字60元的稿費,很少有人能把文學翻譯當成人生理想而不計報酬。

  目前文學翻譯的學術價值也被低估了。很多大學外語系老師不願意搞文學翻譯,除了錢少,也因為這與他們評職稱沒有什麼關係。搞翻譯會耗費大量時間精力,又不能作為一種學術成果被承認,這傷害了他們的積極性。

  還有,現在出版速度快,校稿力度往往不夠,一些譯者擔心譯稿出錯被別人抓住不放,毀了自己的名譽。於是,他們就不願意從事文學翻譯工作。那些“丟過臉”的譯者,就更不願意再翻譯了。而口譯不同,很少有人會翻錄音查口譯者的錯誤。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