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廖坤榮:台灣南北經濟發展是統獨變數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2-05 00:22:46


“南台灣與兩岸關係”研討會在台灣成功大學舉行。(中評社資料照)
 
  貳、政治文化與政治認同

  政治文化是一種政治心理學與政治社會學的結合體,它也是政治體系中的政治行動者的態度、信念與價值的總體傾向。政治文化研究可以追朔到古希臘亞里斯多德(Aristotle)有關政治革命與政治變遷的心理層面(石之瑜1999:)。當代政治文化研究概可分為傳統學派與現代學派,傳統學派結合國家政體制、民族精神、社會與個人價值等,並在歷史學脈絡中探討一國的政治文化之靜態特徵,經常將一國的政治文化視為靜態不變,此學派以白魯恂(Lucian Pye 1985;1991)等為主;現代學派可以追朔到Almondand Verba結合行為學派的政治科學潮流,採用民意調查研究法,探討美國、英國德國、意大利及墨西哥五國國民的政治態度為始,為政治科學界開展了政治態度、政治偏好的比較研究之先河,並於1963年出版《公民文化》(The Civic Culture)一書,開啟了政治文化研究之浪潮。1980年代,美國密西根大學Ronald Inglehart教授延用Almondand Verba的研究方法,針對西歐地區國家進行十多年的實證調查研究,提出物質主義(materialism)與後物質主義”(post mateialism)論以及現代化(modernization)與後現代化(post modernization)論,Inglehart將文化視為一項變數(variable),認為文化實際上是形朔政治運作的場域,文化連結了個體與全體,文化界定團體或組織的範疇,並驅動組織內以及組織間的行動,文化也是提供解釋行動與他人動機的架構(Inglehart 1990;1997)。

  其實,政治文化涵蓋政治態度與政治行為,一位選民的投票是一種政治態度的表達,許多選民都表達一種共同的態度,並進而形成一個區域或一個社會普遍的政治態度表達,則成為一種政治文化。一個國家因社會度結構不同、區域發展差異、種族分布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政治態度,因而形成不同的政治文化。

  根據Inglehartd的研究(1990:;1997:;),每個不同社會,有不同的文化,並造就了每個人不同的基本態度、價值與處事方法,也代表人們不同的適應能力,文化變遷也使人們在政治、社會、經濟與科技層面做了許多適應性轉變。有別於傳統學派的研究,根據Inglehart,一個社會的文化並非永遠是靜止不變的,文化是會變遷的,因此,從社會科學的觀點,文化是一項“自變數”(independent variable),也是一項“依變數”(dependent variable),學者Inglehart的研究指出,一個社會經濟發展變遷是會影響或形朔其政治文化。Inglehart指出政治文化其實就是政治的生活方式,包括人際間的信任度,人民生活滿意度,還有人民對改革的態度。Inglehart有關政治文化的測量(1990:56)提出二項基本假設。其一,是“稀有性假設”(scarcity hypothesis),其認為個人的優先價值反映出他所處的社會經濟環境,對於那些相對匱乏的事物會優先去滿足。亦即,民眾之基本需求或“價值順序”(value priorities)與稀少性或匱乏程度有關,相對稀有或者匱乏之事物,其價值優先性必然較高,根據Inglehart,經濟發展的變遷是一重要自變數,其所形朔出的新政治文化成為一項依變項,當然,新的政治文化又會影響人民的政治態度認同或政治認同。其二,是“社會化假設”(socialization hypothesis),其認為社會經濟環境會影響其價值選擇排列,當上一代人經歷戰爭與顛沛流離的生活經驗,會形朔他們的政治態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