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廖坤榮:台灣南北經濟發展是統獨變數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2-05 00:22:46


 
  肆、南台灣的兩岸認同

  Inglehart討論到工業化國家在長期高度經濟繁榮之下,會促進“後物質主義價值”的普及,而經濟衰退則會有產生反向的影響。台灣在歷經快速經濟成長之後,是否誠如Inglehart的研究所論,已逐漸由“物質主義價值”步入“後物質主義價值”社會?這必須有如Inglehart所做的實證資料方能加以驗證,然而從Inglehart的理論可以推論,由於產業結構的關係,台灣南部工商業較不發達,就業較不容易,就業低落自然影響經濟收入,南台灣的傳統產業與農漁業生產仍佔很高的比例,傳統產業與農漁業生產報酬率低,人民經濟收入就低。從Inglehart的研究(1990;1997)可以解釋,較為低落經濟生活條件形塑南台灣的“物質主義”(即“現代化”政治生活,即表現在信任度與滿意度低落的政治文化,具體反映在南台灣人們的集體政治態度、政治偏好與選舉投票行為上。南台灣人民經濟所得較低,其投票行為與開發中或是已開發國家的低所得群體的投票行為無異,都傾向於“物質主義”(亦即屬現代化政治文化)階段。無論是開發中或是已開發國家,其經濟所得較低的群體都較為依賴政府,通常也較為期待政府進行所得再分配,以改善其經濟生活,這些群體通常對政府較多怨言,且具批判性。北台灣較高的經濟生活條件,生活滿意度與主觀幸福感較高,形塑了“後物質主義”也就是“後現代”的政治文化,對兩岸的政治認同,在政治議題上較傾向包容與接納,在經濟上較傾向開放與相融的政治態度。基於南部的弱勢感受,人們喜聆聽控訴資源配置不公的重北輕南論述,並將此弱勢感受投射在兩岸政治與經濟權力不對等的結構認知,自然對中國大陸政治經濟強者的認同持負面態度。經濟所得低的地區民眾資訊封閉,政治認知與判斷自主性不高,對兩岸政治認同的認知容易受到媒體影響,尤其對於仇視中國大陸的論述很樂意聆聽與接受。這種南北台灣區域經濟發展的差異性,形成南北台灣民眾對兩岸政治認同的歧見是可以理解的。

  有關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立法委員選舉當選席位,資料大致顯示,北台灣選民較傾向支持泛藍候選人,南台灣選民教傾向支持泛綠候選人,2012年第十三屆總統舉民進黨與國民黨候選人在各縣市所得選票比率,其得票結構大致上與立法委員相似,呈現所謂“北藍南綠”的政治版圖甚為明顯。假如泛綠當選人在兩岸的政治意識形態呈現的是反中或是仇中,泛藍當選人在兩岸的政治意識形態呈現的是友中或合中,由此可以推論,南北台灣的選民在兩岸認同是分歧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