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張藝謀電影中的游民意識

http://www.CRNTT.com   2009-02-08 06:39:00  


不管是《紅高粱》還是《菊豆》,這兩部奠定張藝謀電影生涯起點的影片,都不是關於地道的鄉土生活。
 
  其中的“末作”,則是“賤業”的意思,從事賤業的人們自然就是“賤民”。如果說,“流民”現象是突發事件所造成,那麼“游民”以其不穩定的存在,構成了常態社會的一部分。這個社會階層中的人們所到之處,無不遭遇正統社會對於他們根深蒂固的偏見和歧視,用今天的話來說,無不遭遇著某種身份危機和身份焦慮,以及感受到需要身份正名的迫切性。

  在多年的研究基礎之上,王學泰先生概括在自身求生存以及與主流正統社會的對抗中,歷代游民發展出一套“有別於主流社會人們的思想意識”:“游民意識的最大特點是它的反社會性。與匍匐在角色規定下的‘四民’不同,他們脫離社會秩序,失去了角色位置。他們是沒有根柢、隨著時世沉浮游蕩的一群。游民意識的另一個特點是缺少執著的理想,游離於是是非非之間,或者說沒有固定的價值觀,一切隨緣而定。游民中的腐敗分子——流氓,則完全是社會發展的消極因素。”許多通俗的民間文藝如《水滸傳》、《三國志演義》、《說唐》小說系列、《英烈傳》等,集中地體現了這種游民意識。

  比較容易混淆的還有“游俠”與“游民”的區別。這二者的不同在於,傳說中的“游俠”為“江湖中人”,是那些有自己的價值追求而不求聞達、不圖名利者,所謂“閑雲仙鶴”是也;而後者最大的不同在於,稱之為“游民”並非都是等閑之輩,他們當中不乏心高氣盛者,一旦有合適的土壤氣候,這些人便會步步緊逼,試圖徹底改變自己的晦澀身份和邊緣地位,“揭竿而起”是其途徑之一,懼怕游民的皇帝朱元璋本人便是游民出身。王學泰先生精辟地指出,游民“在政治與社會鬥爭中富於主動進擊精神”,不惜先聲奪人或先發制人,敢於“依靠自己的力量改變自己的境遇,使自己能有較好的前途和命運,不必靠誰賜予。”

  很有可能,將張藝謀電影放在“游民文化”的思想框架之中,更加接近張藝謀電影本身。

          
  二  游民與游民的世界

  有一種說法是,張藝謀更加擅長拍攝中國鄉土生活影片,這其實是一種誤解。不管是《紅高粱》還是《菊豆》,這兩部奠定張藝謀電影生涯起點的影片,都不是關於地道的鄉土生活,其中並沒有日出日落的鄉村生活圖景或矛盾衝突。這兩部影片的男主人公(“我爺爺”和“楊天青”),都處於鄉村主流社會生活秩序之外——從事非農業生產,擁有一門自己的手藝,過一種自謀生路的、相對自足(獨立或封閉)的生活。

  《紅高粱》中的“我爺爺”是一名轎夫,是所有那天出場抬新娘子的轎夫中,唯一一名依此為生的職業選手。有關他從哪裡來、他的出身背景如何,人們一無所知,仿佛他是從石頭縫裡崩出來的。他本人不在某個秩序之內,並不意味著他身邊的世界是沒有秩序的;相反,他所面對的“黑”、“白”兩個世界,都有著嚴謹的密不透風的秩序;他又是唯一能够游走在兩個世界之間、分別與這兩個世界謀面的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