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經濟復甦 須重視結構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09-08-14 10:56:21  


 
  文章分析,如何解開這個“結”?在斷續貫徹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維護經濟復甦的趨勢中,如何抓緊解決復甦後又可能突出的“高儲蓄、低消費”這一中國經濟不可持續增長中的結構問題? 

  首先,應進一步擴大國企分紅範圍,有計劃地減少國有企業的政府持股比例。以增加國家當年財力,大力扶植居民消費。目前,不管是改善居民收入分配結構,還是擴大內需中的居民消費水平;不管是進一步提高全社會社保水平,還是進一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都直接受制於當年的國家財政收入狀況。今年,財政安排已將出現3%左右的赤字。若要進一步增加財政支出,有困難。怎麼辦?這時不僅要算當年財政部的財政收入賬,更要算國家大賬,算國家收入賬,算國家資產負債表賬。因為與中國政府手中掌握的財力相比,負債累累的美國、日本政府根本不能比。我們政府手中掌握了中央、地方國企及金融企業優良資產有幾十萬億元。所以要進一步增強提高居民消費的國家財力,我們是有餘力有空間的。除了對中央企業繼續認真執行國企資本分紅制度,充實中央財政預算外,對各級地方國資企業也可執行國企資本分紅制度,以充實地方財力或者減少中央財政的轉移支出。而且,分紅的比例可以動態執行,酌情提高。另外,可以在目前國企持股的上市公司部分股權劃撥社保基金的基礎上,進一步對上市公司的國資控股母公司以及未涉及上市的一切國有企業(除需要繼續保持絕對或相對控股比例之外),可以有計劃、有選擇的逐步減少政府的持股比例,向市場競售。中國是個高儲蓄率國家。政府減持後,不是簡單的吃光、分光,而是歡迎民間資本投資投股,整個社會的投資率並不降低。政府減持部分股權後獲得的資金,全部納入財政預算,以用於國家提高居民消費和公共財政能力的統一安排。

  其次,加快組織和擴大民間資本進入投資領域,提高投資中的民營資本占比。今後,對政府新增投資項目,包括在這一輪中央和地方刺激經濟中安排的“四萬億”項目,只要是有盈利回報的項目,除需要貫徹國家戰略意圖之外的,各級政府應該堅決做到“不與民爭利”。鼓勵和放寬政策,盡可能吸引私人資金投資工業、市政設施、金融、醫療和教育等領域。政府騰出資金後同樣去充實居民消費和公共財政的資金來源。與此相適應,金融的投融資制度一定要跟上。在吸引民間資金方面,社會上已討論了很長時間。現在的關鍵是要抓落實,要加快有關領域的制度改革。應該做到,哪方面有阻力,就堅決改革哪方面的制度。如果中央政府有決心改革,有關部門改革方案遲遲拿不出,中央政府可以同時委托市場機構去研究、出方案,給有關部門施加壓力,提高執政效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