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經濟復甦 須重視結構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09-08-14 10:56:21  


 
  文章認為,為什麼在當前擴大投資、刺激經濟中,鼓勵民間投資跟進?其意義不僅僅是刺激經濟的短期意義,更重要的是,要看到這具有解決中國經濟可持續增長的中長期意義。

  第一,政府通過減持部分股份和減少投資,各級財政可省下一大筆投資錢或者可以持續增加一大筆收入,集中用於擴大消費、提高居民消費率和增強公共財政實力,有助於解決經濟可持續性增長中的結構問題。

  中國是個高儲蓄率國家。由部分民間投資替換國企投資,只是改變了投資人性質,整個社會投資率水平並不變,因此既不影響當前刺激投資的需要,也不影響將來經濟增長中合理的投資需求。

  如果不以部分民間投資替換國企投資,容易出現國企投資——賺錢——再投資的循環,進而出現改革中“國進民退”現象的加重,出現當前房地產市場上炒作“地王”的多半是國企的現象。如果以部分民間私人投資替換國企投資,而且如果由於私人投資更多的是通過創新金融工具,集聚了眾多居民儲蓄進行投資,則投資回報率越高,越有利於解決收入分配結構問題;投資回報率越高,越有利於刺激居民消費。特別是如果進一步放寬市政設施和休閑養生、文化娛樂、醫院教育等服務產業的投資門檻與限制,將會進一步提升中國居民的服務性消費水平,有助於形成中國投資與消費的良性循環。

  眾多案例表明,私人投資的產權約束力強,比國有投資講究效益,有利於防止低效、重複投資,同樣有利於防止重大項目投資中防不勝防的各種腐敗現象。另外,從長趨勢看,與國有投資相比,私人投資因為受產權約束,也不容易助長經濟的大起大落現象。

  第二,鼓勵民間私人投資工業、市政設施等實體經濟,是鼓勵老百姓在中國經濟持續高增長中得到更多的資本收入意義上的財產收入,而不是鼓勵老百姓得到更多的房地產市場等虛擬資產市場意義上的財產收入。此時,如果政府再配以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予以引導,更是有助於克服中國經濟增長中的泡沫現象。國外一些事例已表明,將房地產市場主要作為居民消費市場而不是資產市場的國家,如德國、新加坡,其經濟的增長就不容易出現資產泡沫。

  採取以上兩條措施,同樣是讓國民充分享受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當今,也有條件在讓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之後,逐步探索解決共同富裕的道路,使整個社會更加和諧、穩定的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