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鞏固復甦成果 防止“二次探底”

http://www.CRNTT.com   2009-09-15 10:21:48  


經濟刺激政策已初見成效,現在應該注意如何鞏固成果防止“二次探底”
  中評社北京9月15日訊/《廣州日報》今天刊登評論員巴曙松的文章“鞏固復甦成果防止‘二次探底’”,文章表示,“從大的背景看,中國從2008年11月開始的第一輪經濟刺激措施及時啟動了經濟復甦步伐,下一階段的關鍵,還是要把帶動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從政府主導的需求,平穩過渡到市場主導的需求。這個轉換能否順利推進,直接決定了宏觀經濟是否會‘二次探底’”。文章內容如下:

  中國從去年11月開始的第一輪經濟刺激措施及時啟動了經濟復甦步伐,下一階段的關鍵,是要把帶動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從政府平穩過渡到市場。這個轉換能否順利推進,直接決定了宏觀經濟是否會“二次探底”。

  股市向來是經濟的晴雨表,中國內地股市8月份超過20%的調整幅度,引起了很大關注和爭論,這一輪調整的原因何在?對經濟有何影響?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日前在《文匯報》撰文認為,這一輪調整主要源於對宏觀經濟“二次探底”的擔心。他認為,當前,無論世界的經濟復甦,還是中國的經濟復甦,其實面臨的問題是類似的:經濟刺激政策已初見成效,如何鞏固成果防止經濟“二次探底”。

  從大的背景看,中國從2008年11月開始的第一輪經濟刺激措施及時啟動了經濟復甦步伐,下一階段的關鍵,還是要把帶動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從政府主導的需求,平穩過渡到市場主導的需求。這個轉換能否順利推進,直接決定了宏觀經濟是否會“二次探底”。

  還有多個市場化需求的增長點

  從目前趨勢看,促進增長動力的轉換,還有較大的政策回旋餘地,包括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增加居民收入等啟動消費,保持銀行信貸投放的適度、平穩增長,防止大起大落可能對經濟帶來的衝擊,等等。同時,還可以有多個培育市場化需求的增長點。

  第一,房地產市場正處於從銷售環節的復甦到生產環節復甦的傳導過程中,目前來看,這一傳導過程因為信貸政策等的調整以及房價短期內的大幅上漲,顯得並不順利。局部地區出現的泡沫導致了政策的微調,這可能會影響房地產市場生產環節的復甦。為經濟復甦的整體考慮,對房地產高端市場的價格上漲可適當保持相對寬容的態度,同時加大中低價房的建設規模,避免簡單地對所有房地產都作打壓。

  第二,放鬆政策管制,將社會投資引入審批門檻高、但依然有巨大增長空間的行業,比如基礎設施、基礎行業和一些重要的服務業(移動通信、醫療保健、金融業等)。

  第三,推動金融創新。當前銀行信貸和上市融資,大型壟斷企業占據了絕對大的比重,而市場化的中小企業享受到的金融服務不足。推動社會資源流入有獲利能力的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推動多元化的金融機構提供多樣化金融服務,具有積極意義。

  第四,針對不同區域的增長格局,採取不同的復甦策略。

  第五,加速推進城市化。根據大致統計,當前中國的城市化率大約為40%左右,低於亞洲國家平均60%左右的水平。城市化空間很大,帶來更多行業的發展機會。

  應兼顧結構調整與經濟復甦

  要保持經濟復甦勢頭的持續,必須推進結構調整,但一些結構調整措施可能會在短期內對經濟增長造成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因此,政策選擇需要兼顧結構調整與經濟復甦。

  首先,壓縮過剩產能十分必要,但應當以市場化的方式推進,不能只憑主管部門的判斷和計劃的約束來調整,而應依據市場供求關係進行。

  其次,在復甦的不同階段,擴張性政策的逐步退出需要根據實體經濟復甦的狀況分階段清晰、透明、穩健地推進,避免退出力度把握失當而對市場形成過大的短期衝擊。

  其三,2009年乃至2010年中國經濟的主要挑戰還是經濟的平穩復甦,通脹依然不是一個主要問題。特別是中國的CPI構成中,糧食及其相關製品占據相當大的比重,糧食價格在持續下滑之後的恢復性上漲,有助於提高農民收入並促進農村消費增長。

  其四,對2010年可能重新出現的國際收支雙順差格局要提早採取措施。例如匯率政策重新回到真正的有管理的浮動,鼓勵企業對外投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