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海外併購不是汽車業提升的主流方式

http://www.CRNTT.com   2010-03-29 10:25:51  


 
  第三,能成功收購品牌也不等於能成功擺脫被收購品牌拐棍。二流、三流品牌對一流品牌“傍大款”式的收購,必定會導致後者在其消費者眼里貶值,2005年年初聯想收購IBM PC後,美歐客戶正是由於這個原因而大量流失,未能實現“1+1>2”的效果,收購後的聯想在全球筆記本電腦市場份額排名不升反降,而且束縛了聯想經營收購的Thinkpad品牌的手腳。聯想有償使用IBM品牌也有期限,但直到去年年末,在越南市場上,就筆者親眼所見,聯想品牌仍然無法擺脫IBM拐棍,在國內只打聯想品牌的產品,在這裡仍然要打“IBM-LENOVO”品牌。

  第四,大規模跨國併購必然造成沉重的債務負擔,而吉利並不以資金充裕聞名,吉利這樣的製造商又不可能如同私人股本投資基金那樣“為賣而買”,在收購完成後等待市場回升時以更高價格脫手,從而擺脫併購融資的債務負擔。匯率變動還將進一步放大債務風險。回顧當年韓國大宇汽車公司之所以頽然倒下,禍根就埋在景氣時大舉海外投資而形成的巨額負債。

  不僅如此,現階段中國汽車業海外併購的目標主要是獲取技術和品牌,因此其目標只能是發達國家或新興工業化國家。而正是在這類國家,特別是在併購投資項目上,中國企業將面臨棘手的勞工關係問題。

  所以,祝願吉利在完成收購後的經營過程中,能表現出高超的管理水平,克服上述重重困難。但就總體而言,包括汽車企業在內的中國企業不應幻想通過跨國併購,一舉從連出口業務也沒有的無名小卒躍居為國際巨頭,而是要通過扎扎實實的努力,遵循“出口-綠地投資-海外併購”的次序,實現國際化夢想。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