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後危機時代台灣經濟的發展趨勢

http://www.CRNTT.com   2010-04-28 08:57:26  


 
  三、台灣經濟未來發展趨勢 

  文章指出,國際金融危機及其引發的二戰以來世界經濟最嚴重的衰退,終結了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增長態勢,標誌著全球經濟新一輪深度調整的開始。為應對後危機時代國際經濟的劇變,主要國家及地區經濟結構勢必要進行大幅度調整,台灣也不會例外。 首先,發達國家經濟增長減速,將持續減少對台灣產品的需求。一方面,從發展前景看,歐美經濟復甦將是緩慢、曲折和複雜的過程;另一方面,歐美等國儲蓄率提高、消費率下降,將會使台灣出口市場發生重大變化。其次,東亞板塊經濟崛起,東亞區域經濟合作加速。韓國、日本、東盟均受益於中國內地的快速增長,中國內地成為拉動東亞乃至整個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東亞區內貿易、投資、貨幣合作日益緊密。2000年全亞洲只有3個自貿區,2009年已上升到58個。因此,台灣未來的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將與兩岸經濟合作息息相關。 

  關於如何實現出口市場多樣化問題。台灣需要盡可能實現出口市場的多樣化,把大陸作為最終的消費市場來發展。有了大陸廣大市場做後盾,未來台灣的產業就能結合大陸廣大的內需市場,進行兩岸供應鏈互補,台灣可借由大陸市場占有率的擴大,轉移對歐美市場的倚賴,同時把握大陸由“世界工廠”轉變為“世界市場”的契機,維繫整體經濟增長動力;也可以利用大陸市場開創自主品牌,研發更優質、更高檔的產品。受此影響,預計兩岸貿易中加工貿易的比例在未來一段時間將會持續下降,而以兩岸特別是大陸為最終消費市場的一般貿易比重會上升。 

  關於傳統製造業如何轉型升級問題。目前台灣傳統製造業包括食品、紡織服裝、化工、金屬機械等領域,並且都已在大陸投資。台灣在這些產業領域研發投入有限,投資收益率不高,並沒有體現出明顯的技術、管理上的優勢。未來兩岸在這些行業加強研發、生產、營銷、建立共同標準、創建民族品牌等方面有很大的合作潛力。對大陸而言,支持台資加工貿易企業向產業鏈兩端延伸,提高創新能力,扶持一批有規模、有優勢的台資加工貿易企業從貼牌生產、委托設計向自主品牌轉型,增強設計研發能力和品牌營銷能力,對雙方都較有利。 

  關於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的高附加值產業如何提高競爭力問題。在集成電路、部分電子產品以及部分機械設備的高端領域,台灣與日韓等國存在很強的競爭關係,出現了競爭力下降的趨勢。同時,由於種種原因的限制,兩岸在這些行業缺乏溝通協調發展的機制,致使這些行業發展空間和潛力受到限制。通過加強兩岸產業合作,兩岸可以在關鍵技術的研發、生產、營銷等環節進行合作,提升台灣的競爭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