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孫立平:中國已形成吸收財富的巨大黑洞

http://www.CRNTT.com   2010-11-05 09:20:13  


 
  這樣一種冷淡甚至是冷漠的反應是有原因的,可能是人們基於這些年的經驗對政策落實有所擔憂,很好的一個政策到最後結果很難說。所以政策很重要,機制更重要,如果沒有好的機制保證政策的貫徹執行,最後說不定會走向反面。我們在政策的層面,報紙和各種輿論上講得更多的是收入的倍增,現實當中反而是另外一種擔心,會不會是收入的倍增計劃變成支出倍增的現實,收入的倍增還看不到明顯的跡象,但是支出的倍增的跡象已經比收入倍增趨勢明顯得多。最近一段時間來說至少有兩件事情非常值得我們注意,一個是物價的上漲,特別是和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這些商品價格的上漲,比如糧食、石油、蔬菜、肉類、各種食品、水、電、煤氣這些生活的必需品價格大幅上漲。這段時間裡,民眾在這方面的支出已經遠不是CPI 增長3%、4%能夠衡量的了。第二,今後這一段稅費的負擔將會明顯加重。這一段物業稅、車船使用稅、環境稅、社會保障稅等等都在醞釀中,一系列的稅費將會明顯的增長。

  前兩天人大討論關於車船稅的問題,在人大常委會當中有很多不同的意見。有個人寫了一篇文章,說稅負這麼重的情況下還是要老百姓掏錢,變成了任何的調控最後都是收錢,經濟增長快了要收錢,房價高了要收錢,汽車多了要收錢,對經濟社會的調控最後都變成收錢。

  這篇文章指出,中國人稅負痛苦本來就很高,比如車主的稅負本來就很高,一部車負擔了諸多稅費,像增值稅、年審費、牌照費、擁堵費等等,各種稅費占了一輛車車總費用的40%,這種情況下還有專家或者人大代表提出為了鼓勵人們少用車,各個單位不許免費地向自己職工提供免費停車的地方,最後所有的東西都變成了收錢。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一個出發點良好的,朝著國民收入倍增這個方向努力的政策,會不會最後變成老百姓支出倍增的結果。

  從政府的角度來說,我們也可以看到一個現實,即狹小空間裡的有限承諾。這一屆政府強調民生,特別是強調提高底層人民收入,從實地走訪一些地方的情況看,農民的狀況這幾年是有明顯改善的,免除農業稅、義務教育、新農合這些政策對改善農民生活還是起了比較好的作用,尤其是在一些比較貧困的地方這些改善的跡象更為明顯,但是我們要了解這樣的一種努力其實是在社會在其他的方面付出的巨大代價的情況下獲得的。說得更直接一些,最近這幾年底層的改善與對中產階層的剝奪是密切相關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