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兩岸關係中的“交往”與“仁”

http://www.CRNTT.com   2011-02-04 00:11:23  


 
  3.馬英九時期:對話為主,兼有獨白

  2008年島內政治局勢發生重大變化,國民黨獲得大選的勝利,馬英九當選為“總統”後,遂將推動“兩會”復談、開放陸資登島和大陸觀光客來台以及兩岸直接“三通”作為發展兩岸關係的重點,兩岸關係走向對話。2008年6月,中斷九年的海協會與海基會商談機制在北京正式恢復,並簽署了《海峽兩岸包機會談紀要》與《海峽兩岸關於大陸居民赴台灣旅遊協定》兩項協定。2008年7月,兩岸旅遊包機直航正式啟動,大陸遊客赴台旅遊首發團成行,同時人民幣開始在台灣全面兌換。11月初兩會在台北達成四項合作協議,讓海峽兩岸基本上實現了直接通郵與通航,也就實現了某種程度的直接通商,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自“三通”以來,兩岸各項對話全面開展,比較值得關注的有在福建舉行的兩岸民間“海峽論壇”,在湖南召開的“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兩岸故宮博物院合作舉辦“雍正文物特展”,在浙江舉行的“兩岸農漁水利合作交流會”,在台灣舉行的“兩岸一甲子”研討會等。(注7)2009年12月22日,兩會領導人在台中市舉行第四次會談,在“開誠佈公、務實協商”的原則下,簽署《海峽兩岸漁船船員勞務合作協定》等三項協定,成果相當豐碩,有利於保障兩岸漁業勞務合作的健康開展,促進台灣漁業發展;有利於保障農產品品質安全和兩岸同胞的生命健康,促進兩岸農產品貿易持續發展;有利於促進兩岸經貿往來和貿易投資便利化,提高兩岸產業合作層次和水準,強化兩岸產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注8)兩岸同胞往來之頻繁、經濟聯繫之密切、文化交流之活躍、共同利益之廣泛是前所未有的。在海峽兩岸兩會協商機制恢復與重新確立之後,國共黨際交流平台也逐步得到新的確認與發展,從而初步形成海峽兩岸之間“兩軌交流機制”。

  2008年開始,兩岸低階經濟性、事務性層面的交流對話已經逐漸展開,高階的政治議題暫時擱置,依然處於獨白的狀態。馬英九的大陸政策是島內外政治現實、島內民眾多元而複雜心態的集中反映,也為自身對政治現實無力感所牽累,這些都是兩岸對話的消極因素。馬英九對兩岸現狀的政治操作就是,追求以“互不否認”的“一中各表”維持“兩岸兩個政治實體共存”的現狀,(注9)對外則以“彈性、務實的共存模式”進行“活路外交”。這都是台灣一廂情願的政治獨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