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故宮“十重門”背後的權力傲慢

http://www.CRNTT.com   2011-08-21 11:02:49  


 
問責和公開,先從“十重門”開始

  2011年08月21日04:09 來源:新京報社論

  問責和公開,不能停留在思想上的檢討層面,也不能跳出現在只看“未來”。就眼下故宮“十重門”的處理,以問責和公開兩個原則觀之,還有著諸多的不足。

  短短3個多月的時間裡,故宮經歷了大大小小的“十重門”,承受著前所未有的拷問。8月19日,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接受記者專訪,回應外界質疑。

  此前,故宮面對一次次輿論風波,處處被動,反應總是慢一拍,態度也不夠坦誠,所以一直未能贏得公眾的信任和諒解。這次,故宮的最高主管官員親自上陣,就“十重門”全面作出說明,一改此前的消極姿態,讓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根據鄭欣淼院長的說法,不難看到,故宮對於“十重門”的反思和總結,有著兩個關鍵詞。一為問責,對此,鄭院長的表述是這樣的,“關鍵是抓好"人"的問題”;“必須加強責任感的培養和責任制、問責制的落實”……二為公開,相應的表述則是,“長期以來,我們處於一種相對封閉的工作狀態……缺乏與社會及時、充分的互動與溝通”;“特別是保證公開透明”……

  鄭院長的說法,我們深表贊同。然而要注意的是,問責和公開,不能停留在思想上的檢討層面,也不能跳出現在只看“未來”。就眼下故宮“十重門”的處理,以問責和公開兩個原則觀之,還有著諸多的不足,對此,在鄭院長此次公開回應之外,故宮方面還得拿出更積極的作為。

  先說問責,“十重門”是否該問盡問,尚存疑問。例如,對於“會所門”,鄭欣淼院長表示,“我院對合作的公司平時監管不嚴,對其違反協議私下醞釀會員制的行為沒有及時察覺”,言下之意,其中有失察之責,可對此,為何未見有相應問責?對於“哥窑門”,鄭院長表示,未第一時間上報,“我們對此負有不容推卸的責任”,可這樣的責任應由誰來承擔?還有,故宮的問責多給人留下點到為止的印象,出了問題,往往只是基層工作人員受追究。而正如鄭院長在總結“錯字門”時所說,“事情發生在具體部門和承辦人,根源還在院領導”。基層工作人員的責任心缺失,難道和其上級主管的管理督促不力就沒有關係?

  再說公開,鄭欣淼院長此次的回應,雖說比較全面,但仍有許多細節有待公布。如,已問責相關工作人員的姓名和職務,至今未有披露;關於“屏風門”,據稱專家評估認為屏風未有新損傷,但具體評估情況,缺乏更詳細的內容;對於“古籍門”,100多册不能完全對上賬的古籍,不知具體名錄,對此,清查的進展如何,大約何時能清查完成,對社會缺乏一個交代……既然故宮認識到公眾知情權的重要,願意坦誠地與公眾交流,那麼,何妨把信息的公開,做得更透明,更細致呢?

  故宮院長親自回應“十重門”不是一個句號,而應被視作重塑公信力的開端。我們注意到,鄭欣淼院長表示,“我們目前提出的一些整改措施,還只是應急性的,先保障目前工作的正常和安全運轉……下一步,我們將不斷向公眾匯報整改的階段性情況,主動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希望這一承諾能得到兌現,讓問責和公開,先從“十重門”開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