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超越速度激情構建中國經濟安全航道

http://www.CRNTT.com   2012-01-24 08:57:48  


  中評社北京1月24日訊/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1年經濟數據來看,儘管全年經濟增長速度呈現逐季遞減趨勢,但放在極為詭異的全球經濟變遷與金融動蕩的大環境下觀察,還是一張值得肯定的經濟成績單。上海證券報發表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院長章玉貴文章稱,對偏好經濟數據的市場主體來說,更感興趣的可能是中國去年的經濟規模按人民幣平均匯率計算已突破了6萬億美元大關,以及投資增速、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和CPI指數、PPI指數等關鍵性指標的全年表現。不過,在主要國家之間的經濟競爭越來越集中到對金融與貨幣主導權以及重要產業控制力爭奪的今天,簡單的GDP總量排名至多具有符號意義。國人實在不必太過看重經濟數據。

  文章分析,表面看來,本輪金融危機似乎已成新老經濟大國換位的催化劑。117年前的全球首席經濟強國英國如今已滑落到全球第七位,排在英國前面的居然還有巴西。憂心忡忡的英國智庫——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日前發布研究報告稱,十年之後英國的世界經濟排名還將進一步滑落到世界第八。單從經濟數據來看,英國人並非有意唱衰自己。十年前,英國還穩居全球經濟五強之列。但如今,其經濟規模只及中國的五分之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2011巴西的經濟規模約為2.51萬億美元,英國則為2.48萬億美元。假如不引入比較客觀的全球經濟競爭力參照系,似乎今日全球經濟中心真正東移與南遷。不過,依然是今日全球經濟與金融信息傳播主導力量的英國媒體之所以熱捧中國和巴西等新興經濟體實力,為的是提醒包括英國在內的西方主要大國必須重視正在發生的全球經濟競爭與產業變遷趨勢,並不表明英國果真降格為二流經濟強國了。其實,金融危機發生以來,英國儘管受累於全球經濟與金融一體化的“達爾文主義”衝擊,經濟難免陷入衰退泥淖。但在歐洲主要大國中,英國卻是最淡定的兩大強國之一(另一個是德國)。英國知道自己在失去世界工廠地位與英鎊本位制之後,要想保持在全球頂層分工中的既有地位,必須利用自己極為有利的地理、文化優勢以及依然在全球“吃得開”的一系列金融符號,同時借助美國的力量,輔之以高明的貨幣競爭戰略,確保了英國的世界第二金融強國地位。

  不能不承認,英國人對金融領域的專注與飽含國家智慧的金融發展戰略確實高明。英國人在絕對實力下滑的情況下巧妙運用金融這個力量杠杆維繫競爭優勢的做法,特別值得我們細細領悟。

  在全球金融洗牌愈演愈烈、國家核心利益爭奪白熱化的今天,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如果沒有獨立的貨幣符號,如果不能掌握或參與制定初級產品與高端產品的定價權,即便經濟規模做得再大,也難以擺脫在全球經濟分工中的弱勢地位。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