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民意無法遏制梁林故居的悲劇

http://www.CRNTT.com   2012-01-30 11:57:56  


 
“維修性拆除”本質是“包庇性嚴查”

  2012-01-29 15:38:12  來源:國際在線專稿 作者:舒聖祥

  面對梁林故居已成一片廢墟的慘狀,文保部門擠不出一滴眼淚,相反卻像開發商的公關經理一樣,為其想盡說辭粉飾罪行顛倒是非。 

  經過持續2年多的“拆遷”與“保護”的拉鋸戰,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終究沒能逃脫碎為瓦礫的命運。消息曝出後,東城區文化委向北京市文物局遞交的事故調查原因稱,開發單位考慮到故居房屋騰退後,因陳舊、幾經翻建、無人居住等原因,易出現險情,因此進行了“維修性拆除”。北京市文物局局長孔繁峙也表示,拆除是由於建設單位為防止房屋在過節期間出現險情,而提前對房屋進行的“落架維修”,是維修前的一種“前期籌備工作”。(據新華社“中國網事”)

  早在2009年,梁林故居被拆一事就因引起輿論嘩然而被職能部門干預叫停;在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推動下,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將梁林故居明確列為新發現文物項目;東城區文化委主任李承剛公開表示,在居民騰退完畢後,這個院子將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復修繕。如今,面對在春節期間悄然變成一片瓦礫的梁林故居,社會公眾出離憤怒,華潤集團富恒房地產開發公司未經報批擅自拆除梁林故居的行為卻未遭任何懲處,相關部門反倒專門為其打造了一個叫做“維修性拆除”的年度新詞。

  眾所周知,在中國的字典裡,維修和拆除是意義完全不同的兩個詞,這應該只是一個常識。另一個簡單的常識則是,所謂保護文物,絕不是先將真的建築拆個稀巴爛,然後再在原址修建出一個現代化的假古董。在相關文保部門看來,“最大程度的恢復修繕”居然和“最大程度的拆除損毀”是一個意思,甚至拆除殆盡也可以解釋成維修前的一種“前期籌備工作”,這真是史上最黑白顛倒的噴糞狡辯。納稅人供養如此混蛋的文保部門也真夠冤的,再這樣“保護”下去,子孫將來哪還能見到真文物呢,還不都是廢墟上的贋品?

  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梁林故居已經不複存在了,就像梁思成當年竭力維護的北京古城墻已經不複存在了一樣。如果在擅自拆個精光之後,再讓納稅人出一大筆錢,以“保護”的名義重建梁林故居,除了增加GDP和相關部門的文保撥款,其實毫無意義。梁林故居已經沒法“保護”了,接下來梁林故居最大的關注價值其實是在於,它將會成為一個怎樣的“榜樣”?是被開發商作為成功的榜樣大量複制,還是被相關部門作為失職的榜樣督促履職?某種意義上,梁林故居的後續演繹,將直接影響到其他建築文物的命運。

  從現在的境況來看,公眾沒法不感到悲哀。雖然《文物法》明確規定,文物建築即便要遷移和拆除,也必須在征得公布政府和上一級文物部門的批准後才能進行;雖然明擺著梁林故居是被拆了,而且是在未曾報批的情況下借著春節悄悄拆了;但是,拆了就拆了,不僅沒見到文保部門採取法律行動,甚至連文保部門的憤怒都沒見到。相反,開發商擅自拆毀文物建築,被文保部門解釋成“為了緊急搶險”的“維修性拆除”。這不得不引人猜想:拆毀梁林故居雖未曾報批,但誰敢保證沒在茅台酒和過年費中得到默許?

  面對梁林故居已成一片廢墟的慘狀,文保部門擠不出一句狠話、一滴眼淚,相反卻像開發商的公關經理一樣,為其想盡說辭粉飾罪行顛倒是非。於是,相關部門所謂“將要依法進行查處”,事實上早就加了一個定語:“包庇性”——“維修性拆除”的本質,正是“包庇性嚴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