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民意無法遏制梁林故居的悲劇

http://www.CRNTT.com   2012-01-30 11:57:56  


 
新京報評論:梁林故居不能就這樣“維修性拆除”

  2012年01月29日16:21 新京報 作者:陳在田(學者)

  如果拆遷方拆除了梁林故居,卻未受到實質性懲處,無疑就是給“後來者”提供了一個壞榜樣。

  據本報連日報道,經過持續2年多的“拆遷”與“保護”的拉鋸戰,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終究沒能逃脫碎為瓦礫的命運。

  梁林故居的命運可謂一波三折。2009年,拆遷方以商業開發為由拆掉了門樓和西廂房,經媒體披露引來廣泛關注,不久後國家文物局明確表示梁林故居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北京市文物局隨後會同規劃局表示,已責成建設單位調整建設方案,並將邀請專家制定具體保護措施;2010年1月,國家文物局表示該建築已被列入“不可移動文物”,同年10月媒體稱梁林故居已被列入第三次文物普查新登錄範圍……

  照常理,各級文物管理部門的三令五申,媒體、公眾的廣泛關注,都理應讓拆遷方退避三舍,但有誰能想到,時隔2年多,這座理應“拆下留房”的文保建築卻仍逃不脫被拆成廢墟的命運?

  東城區文化委的事故調查原因稱,開發單位是考慮到故居房屋陳舊、幾經翻建、無人居住等原因,易出現險情,因此進行了“維修性拆除”。這一新詞兒很快引起網民的質疑,有網友調侃“‘維修性拆除’是一個新名詞,沒有學過!”

  無論如何,文物保護的規定白紙黑字俱在,不論是要維修還是要拆除,都需經相關報批程序,否則就屬“違規拆除”。用一個含混的“維修性拆除”,不能遮掩開發單位和監管部門的責任,相關部門需進一步調查,並公開相關信息。

  拆遷方之所以“堅持不懈”地拆除梁林故居,其背後很可能是有利益驅動:開發商的,承建方的,投資方的,以及和這些“前台”商人有著千絲萬縷利益關聯的“後台”各方的。如果不能把這些脈絡釐清,把這些利益鏈條斬斷,今天被拆的是梁林故居,明天被拆的就可能是古都地面、地下更珍貴的建築、文物——只要拆了它們對這些強拆者有利。

  如果說這件事給人最大的教訓,那就是必須曝光、切斷野蠻拆遷背後的利益紐帶、鏈條,而非僅僅曝光拆遷本身。如果此次事件的拆遷方以最小代價獲得最大“戰果”——拆除了梁林故居,卻未受到實質性懲處,無疑就是給“後來者”提供了一個榜樣——不必理會什麼文保、輿論或規定,反正也不能把我們怎樣。

  所以,梁林故居被拆事件的後續調查,考驗相關文保部門和其他職能部門的公信力。當務之急是嚴厲處罰強拆責任方,並公開、透明、依法追究台前幕後的相關單位、個人,理清牽扯其中的利益鏈條,重塑反強拆和文保的公信力。往事不可諫,但北京城還有眾多的文物古建,同樣隨時可能面臨強拆威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