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2012中國經濟或將滯脹並存

http://www.CRNTT.com   2012-02-02 08:33:48  


 
  第三,美國、歐盟等西方國家普遍採取量化寬鬆政策以刺激經濟增長,由此推高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必然影響我國進口原材料的成本。以國際油價走勢為例,由於歐洲的危機和美國的經濟放緩,前一階段石油需求有所走軟,國際油價也因此回調至百元之內。2012年,隨著美國經濟的復甦及歐盟危機的緩解,國際油價再次回升是大概率事件。另外,2011年11月澳大利亞政府下議院通過資源稅新法案,增加鐵礦石、煤炭等礦產資源的稅收,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中國企業承受進口鐵礦石成本上升的壓力將在所難免。

  第四,儘管央行逐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釋放流動性的姿態十分明確,但2012年國內企業仍要面對融資成本趨升的壓力。在存貸款利率沒有放開的市場環境下,名義利率實際上無法真實反映市場供求變化。根據央行發布的數據,2011年委托貸款增加1.3萬億元,在社會融資結構中占比提高3.9個百分點,達10.1%,企業債券淨融資1.37萬億元,在社會融資總額中占比提高2.7個百分點,達到10.6%,2011年這兩項融資在社會融資總額中的占比總共提高了5.6個百分點,是規模增長最快的兩種融資方式,預計2012年這種趨勢將會持續。資金市場利率雙軌制的存在導致越來越多的資金脫媒,走向反映市場實際利率的委托貸款和企業債券市場,目前市場上委托貸款和企業債券的利率都在5%以上,高者甚至達10%以上,以名義利率吸收的個人存款下降直接導致社會資金成本提高。

  綜合以上因素,從原材料、勞動力及資金等各種生產要素看,成本上升的壓力在經濟轉型期間將始終存在,溫和的通脹是中國經濟不得不面對的轉型之痛。

  文章最後說,2012,對於中國經濟來說,或許是“滯”“脹”並存的一年。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