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策略

http://www.CRNTT.com   2012-04-04 10:59:21  


人民幣國際化需要采取前期穩健創造需求、後期激進釋放供給的推進策略
  中評社北京4月4日訊/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推進兩年多來,產生了以進口結算為主的現象和境內外套利等問題,學界與實業界出現了一些爭論。解放日報發表上海交通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金融系主任潘英麗教授文章表示,在國際金融環境不穩定、國內經濟金融體制尚未理順的情況下,人民幣國際化需要採取前期穩健創造需求、後期激進釋放供給的推進策略。

  為什麼要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文章稱,人民幣國際化的核心利益是通過國際商品和金融市場計價功能的發揮,中國可以有效消除絕大部分的匯率波動風險,贏得全面的國際競爭優勢和主動權。目前,中國已經具備人民幣國際化的基本條件,相對欠缺的是進口需求的增長和資本賬戶的開放。

  中國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戰略的核心利益是什麼?發展中國家參與全球化的一個非常不利的因素,是本國在國際市場的貿易和金融交易大都用外幣而非本幣計價,從而國際匯率的大幅度波動可能使本國經濟遭受巨大傷害。典型案例是上世紀90年代後期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和本世紀的美元儲備資產貶值。 1997年,泰國在美元持續升值造成貿易赤字和外匯儲備枯竭的情況下,放棄釘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泰銖兌美元匯率從25泰銖貶為52泰銖。持有美元外債的商業銀行因本幣債務負擔翻倍而紛紛陷入破產,引發了擴散至多國的混合金融危機。與上世紀不同的是,本世紀美元出現持續貶值,一些國家雖然贏得了出口和經濟的高速增長,但是大規模積累的美元儲備資產遭遇了重大的購買力損失,美元針對16種大宗商品的購買力本世紀以來已貶值75.6%。為防範危機而大規模積累美元儲備的亞洲發展中國家,再次受到了不小的傷害。發展中國家的利益需要通過國際社會約束國際匯率波動來維護,中國則完全可以通過人民幣國際化一勞永逸地擺脫這種被動的局面。

  人民幣國際化的核心利益就是通過國際商品和金融市場計價功能的發揮,中國居民、企業和政府可以一勞永逸地消除絕大部分的匯率波動風險,贏得全面的國際競爭優勢和主動權。相比較,一國貨幣國際化進程中的鑄幣稅不能簡單理解為國家利益。因為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國際貨幣發行的鑄幣稅對應的是發行國提供國際公共產品的義務或責任。比如,今天美國如果只想從美元發行中獲得好處而不想承擔國際責任,那麼美元本位制離其崩潰之日也就不遠了。這是戰略層面需要澄清的一個問題。

  那麼,貨幣國際化進程的決定因素有哪些?人民幣國際化的條件是否已成熟?我們認為,以GDP和進出口總量表示的經濟與貿易規模是貨幣國際化的首要決定因素;匯率穩定至關重要,國際貨幣的核心功能是計價,其自身價值的穩定是重要的前提條件;進口增長、貨幣升值、實際正利率和資本賬戶開放度,對提升一國貨幣的國際化程度有積極意義;在位貨幣慣性十分重要,貨幣的國際化有網絡外部性效應,使用的範圍越大,使用的人越多,就越便利,從而也會有更多的人使用,因此制定人民幣國際化推進策略時需要重視如何打破美元網絡外部性的問題。

  目前,中國已經具備人民幣國際化的基本條件,相對欠缺的是進口需求的增長和資本賬戶的開放。進口增長有待中國出口導向型經濟轉型中的內部市場開發,資本賬戶開放則需要具備三個條件:利率市場化和銀行體系國際競爭力的提升,本土金融市場的深度發展特別是國內債券市場的深度發展,以及人民幣匯率進入適度區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