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李步雲:憲政的科學內涵及其意義

http://www.CRNTT.com   2012-04-13 10:11:33  


 
  網友3:李老師您好,我是從微博上知道您講座的消息,憲政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識。我得到這個常識才一個月,從微博上得到的,所以就過來學習,受益匪淺。我想請問,為什麼我們的憲法序言那麼長,裡面卻沒有真正的價值觀?

  李步雲:這位朋友提的問題很重要,在我們的憲法裡有很長的序言,序言引起過很大一陣風波。是否要把四個原則寫進去,很多人堅持要把這個東西去掉,因此受到很多的壓力與批評,這是一個問題。還有一個問題是爭論,序言裡要不要把鄧小平理論、江澤民的三個代表寫進去。2003年6月13日在人大大會堂開會,有一位憲法學家說可以寫,也可以不寫。我的回答是:看來三個代表不寫進去不行了,但個人的名字絕不能寫,不要出現“江澤民”這個名字。當時早就定了。全世界都是這樣,有憲法序言和沒有憲法序言的都有。可以有,也可以沒有,關鍵是哪些序言應該寫進去,哪些不應該寫進去。寫領導人的名字,以後怎麼辦?憲法裡得有多少人啊?像個憲法嗎?這就涉及到價值觀問題。我順便給大家說一下,國防科工大有一個研究所,把兩個衛星對接,但那個關鍵技術還沒有。黨委書記請我去講課,我說黨委書記你是否知道,十七大和十七大六中全會反覆強調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什麼?他說不出來。我看了好幾遍也說不出來,讓我複述一下我也複述不出來。因此我準備寫一篇文章,社會主義價值觀是自由、平等、富裕、憲政、人本、和諧、創新、愛國。前四個詞是社會主義裡的基本要素,後面是時代精神和我們的優秀文化傳統,以人為本,和諧社會。把這個概括為16個字,是社會主義價值觀我認為是可以的,簡單明白又能了解。這是第一個問題。

  主持人:時間關係,提最後一個問題。

  網友4:李老師您好,第一,您提社會主義憲政概念,我想知道社會主義憲政和資本主義憲政根本區別在哪兒?人權、法治和民主是其它資本主義憲法裡比較常提到的觀念。我想知道區別點在哪兒。第二,中國憲法更偏向於利用的態度,而不是把憲法當做一個目的性、價值性判斷。憲法缺乏價值觀,缺乏對憲法的信仰,憲法沒有神聖性。在中國對毛澤東思想很多人非常崇拜,但卻缺乏對憲政的信仰,這根本原因是什麼?

  李步雲:謝謝你,你提的問題很好,我回答你的第二個問題。我們現在應該提倡樹立對法律的信仰,更應該對憲政樹立一種信仰。西方經過二、三百年的努力,憲法的神聖性已經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和執政黨中樹立起來了。而我們對法律的信仰特別是對憲法的信仰是缺乏的,因此我們今天講憲政,是因為有要素在裡面。憲法至上,要在人民群眾裡、執政黨裡樹立起憲法至上的理念。如何樹立起對憲法的信仰?第一,同意他們兩位的觀點。前不久我還給中央建議關鍵的問題是違憲審查制度。憲法都沒有權威,老百姓怎麼管你的權威?《南方周末》做了“60年.60人.60問”,已經回答了一個問題,我回答的是建立違憲審查制度。現在執政領導在位時,如果把違憲審查制度建立起來,就功德無量。 

  樹立憲法權威要從各種方法上提高憲法至上的權威。我曾經在《求是》刊物上寫過一篇對2004年憲法修改的一個認識。第一,黨章規定,除了人民利益,黨沒有自己特有利益。第二,憲法和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力的統一,做到了憲法至上、法律至上就做到了人民利益至上。第三,如果沒有法律至上,人民利益至上、黨的利益至上可能就是一句空話,是工具。所以只有把這個概念放在這裡面,人民利益至上才能落實。三個至上究竟誰至上?產生的矛盾怎麼辦?憲法至上以後,就能夠代表其它兩個。

  主持人:大家的問題很多,可是我們要結束了,因為李老師明天要去武漢參加一個會議。會議是紀念憲法30周年,本來今晚就要去的,結果被我們邀請過來做講座,感謝。

  李老師講到憲政並不是西方的一個舶來品,而是有中國的背景,最近的背景是文革。李老師對中國憲政的前景是樂觀的,像他這個年紀的人,經歷過中國的很多坎坷。他的這個年紀,思維比較活躍,像他這樣的人生活在80年代之後相對來說是比較幸福的。如果在50年代、60年代、70年代越思考越痛苦,甚至給自己和家人帶來殺身之禍。儘管如此,李老師對我們的憲政前景充滿樂觀,甚至比我樂觀,我基本上是樂觀的,但也許不如李老師表達的那麼樂觀。溫家寶總理在記者招待會上講到,再不進行體制改革,文革可能會卷土重來。我之所以不那麼樂觀,從我的親身經歷看到文革似乎是人間地獄。溫總理講話後我給《法治周末》寫了一篇社論《如何防止“文革”式悲劇重演》,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是憲政。但正好就是這麼一篇文章,卻引來了不少攻擊,這讓我意想不到。當然說好的也有,不過大部分是否定、反對。很多人對文革有種念念不舍,這讓我非常難以理解。從《黨對歷史問題的決議》來看就基本上概括認定了,但30年之後對這個問題出現了反覆,似乎認同文革越來越多。這也不奇怪,因為本身就是宣傳問題。為什麼那麼多人會認同文革,我懷疑這些人不知道什麼是文革。支持文革的網民不知道是什麼年紀的人,80後還是90後、00後,但我們至少是60後,多少逮住了文革的尾巴,大概知道文革是怎麼回事。可能再年輕一點的人以為的文革就是唱紅打黑。

  種種誤導的宣傳,種種的歪曲歷史,種種對真實歷史的叙述限制甚至禁止導致很多人對文革不能正確認識。曾經有一度文革是不能談的,這顯然違背了憲法35條。這是一個憲法問題,是因為憲法在中國沒有落實,所以我們離文革越來越近了,這難道不是當今需要警示的問題嗎?再不進行憲政改革,說不定就改不了,因為離文革太近了,你已經在站懸崖邊上了,往後一退就掉下懸崖。我想這是一種諷刺,為了回避文革,卻把文革給請回來了,最後讓它成為自己的掘墓地,我不能不說這是一種諷刺。

  李老師給我們的啟示不僅僅是學術,李老師的人生給我們也是一種啟示。北大學子、非北大學子都要向李老師學習,學習說真話,不說假話。中國現在有大量的假話,產生了大量的五毛、憤青,這可能是中國法治最根本的局限,前幾年我比較樂觀,現在是謹慎樂觀。在目前由制度造成的問題環境當中,可能會把問題帶入更加嚴重的更深的一個層次。當然不一定要求你把所有的真話說出來,李老師剛才也有所保留,也比較謹慎,但我們今天生活的環境不是李老師生活的60年代的環境。李老師今天給我們的講座中有很多值得驕傲的、可以書寫的亮點,我希望每個人都能如此,我覺得中國目前最大的問題是中國人的人格太渺小。憲政是什麼?憲政是要每個人變得更加偉大。

  文章來源:騰訊評論“燕山大講堂” 2012年04月05日16:25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