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李步雲:憲政的科學內涵及其意義

http://www.CRNTT.com   2012-04-13 10:11:33  


 
  李步雲:各位老師和同學晚上好!非常感謝張千帆教授和他的同事今天給我這麼一個機會,第四次回到我的母校來做演講,和在座各位進行一次學術交流。我於1957年進入北大,當時是5年制,是全國唯一的一所法學院,1962年畢業。後來繼續留在學校當研究生,導師是法學泰鬥張友漁,1962年是唯一的一次社科院的著名學者在北京大學招研究生,由中央發聘書,當時沒有學位,1965年畢業。畢業以後我留在學校工作了兩年,後來隨著導師張友漁和社科院的所長到法學研究所工作,到今天已經45年了。這一生裡,我的青春除了在朝鮮戰場上度過,就是北大了。我現在正在撰寫回憶錄,書名叫《我的法治夢》,其中有兩章半涉及到北大。題目是《沐浴在燕園的陽光裡》,是我的大學生活;《在法學泰鬥的指引下》,是我研究生的生活”。我在齋堂半工半讀,在公社當公社工作隊長搞四清也是在北大,這些都給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如果說我這一生還有一點什麼成就的話,我首先歸功於北大,歸功於北大的傳統,就是民主、科學。民主就是要政治上開明,科學就是讓思想上嚴謹。而且北大給了我很大的榮譽,我的第一份榮譽就是北大給我的,因為1962年新華社《人民日報》報道北京大學1962年畢業生都很優秀,舉的例子就是我。當時我的碩士論文引起了法學界一個大的振動,《北京日報》專門採訪我一個星期做一個長篇報道,這是北大給我的第一份榮譽。因此我的成長與北大分不開。

  我感到我這一生裡有兩點值得驕傲:一個是民主思想,另一個是絕不說假話。我現在出了30多本書,300多篇文章,自己感覺還沒有一個觀點是離經叛道或者是錯了,儘管我的創新觀點很有限。這樣一個情況與我在北大所受的教育無法分開。所以我今天回到這裡來,跟在座各位進行交流,我以自己是一個北大人而感到自豪,我也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師和同學也應當以我們大家都是一個北大人而感到自豪。

  張千帆教授跟我商量說,憲政概念涉及到一系列重大的理論問題和制度改革的設計問題。我想來想去,還是講一個最基礎性的問題:憲政的概念和它的意義。為什麼我選這樣一個題目而不是選擇憲政領域某一個重大理論問題研究?原因在於直到現在有關部門仍沒有承認“憲政”這個概念的科學性與重大意義。前年我和張文顯教授相約,以湖南大學和吉林大學理論中心的名義共同舉辦一個憲政研討會(在長沙),為了想把憲政的概念進一步在全國範圍內澄清一些困難的認識,特別是想影響一下中央的態度,特意請了《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理論部的負責人參與會議,很遺憾,會後他們說“憲政”這兩個字不能報道。究竟是什麼原因會引起中央有關部門這樣一種態度?多數部門並沒有禁止,比如2002年提出50個創新基地,其中就有社會主義憲政,《國家社科指南》曾也提出過社會主義憲政概念。我猜想很可能是受到兩位教授的影響。中國社科院政治研究所前所長王一程和中國政法大學陳紅太教授合寫了一篇文章《關於不可採用憲政提法的意見和理由》,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理論研究動態》2004年第11期發表,後來這個文章在網上廣為流傳。中國社科院的《理論研究動態》(是一個內部刊物)經常引起中央領導的關注。所以我想可能和這個簡報有關。儘管國內學者對憲政概念持否定態度的人寥寥可數,但由於王一程教授的地位和他影響了一些領導人的看法,所以有關部門不允許在黨報和最關鍵的報紙上使用這個詞。因此我今天著重談一談就近這兩位教授提出的反對使用憲政概念的觀點,因為這不科學。 

  關於憲政的概念國內和國外都有不同的定義,我更認為這些定義大致有一個框框。但每個定義我認為有兩個不足:一是過於抽象,二是過於窄。比較典型的憲政是公民權利的保障。在國內,據我所知,“憲政”這個詞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始於1991年。有三次會議起了重要推動作用。一次是1990年人民大學召開的一個憲法研討會,在那個會我有參與。曾提出憲政三要素:民主、法治、人權。第二次是1991和1992年以我為首,張文顯等人參加的一個課題組,召開了“比較憲法學和憲法比較研究”兩次國際研討會。在這個會上就憲政問題做了廣泛的探討,我也發表了一篇文章《憲政與中國》,也是提出三個要素:民主、法治、人權。1992年我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參加由路易斯.亨金等三個著名學者主持的一個學術研討會上,這篇《憲政與中國》論文就是那次會議上我基本觀點的總結。一共34條,34個觀點,當時也是提三個要素。我個人在近年又寫了文章,增加了一個要素,所謂政治文明要兩個字概括就是憲政,要六個字推演就是民主、法治、人權,或者四個要素就是16個字:人民民主、依法治國、人權保障、憲法至上。這四個要素的由來是考慮到一部好的憲法必須體現三大現代原則:民主、法治、人權。這樣一部憲法必須得到最嚴格的遵守,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不是一紙空文,這樣才是憲政。這和最近幾年胡錦濤同志在多次場合提到“依法治國,重要是在依憲治國”,中共中央國務院辦公廳專門發了一個文件要貫徹憲法提出的口號是“依法治國,根本問題是依憲治國”。我個人認為作為中央領導機關和領導人有這樣一種認識是觀念上的進步,和我在此之前寫的文章《依法治國重在依憲治國》的觀點一致。考慮到憲政的實質內容是民主、法治、人權,而形式內容是憲法要有權威,這兩個方面加起來,我認為這就是憲政。這麼一個概念和目前國內國外所有概念比較起來,更加概括,能夠涵蓋國內國外有關憲政具體內容。“憲政三要素”包括現代稅制、公民財產、政黨制度,但我個人認為所有這些都可以用民主、法治、人權歸納起來。這三個是最上位概念。這是我個人觀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