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當前宏觀調控宜側重結構性政策

http://www.CRNTT.com   2012-08-20 08:52:49  


  中評社北京8月20日訊/前不久,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上半年宏觀經濟運行主要指標,顯示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實際上,中央早已察覺這一變化,並於5月下旬提出,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經濟增速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短期性原因,也有結構性矛盾,比如科技投入和創新能力不足、人口紅利減弱、資源環境承載壓力加大等等。

  上海證券報發表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宏觀組研究員王召文章表示,有估計認為,如果長期結構性矛盾得不到妥善解決,甚至進一步複雜化、嚴重化,中國潛在增長率每隔十年就要回調1-2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如果十年以前潛在增長率為9%,即使不考慮周期性因素,現在增長率也會下降到7%-8%。那麼,如何把握好當前的政策措施,使中國經濟繼續平穩較快發展呢?

  首先,從政策目標上看,必須堅持投資、出口、消費三管齊下,且“此投資”與過去“彼投資”的內涵有區別。

  拿投資來講,過去經濟一收縮,大項目就鋪天蓋地。倉促之間,對這些項目營利能力和經濟拉動能力的評估很不審慎,且“大項目”與後續民間投資對接也缺乏保障性措施。結果,國家有限的財力物力並沒有很好用到“刀刃上”。亡羊補牢,中國啟動經濟、加大投資力度關鍵要在擴大民間投資上工夫。

  今年上半年,政府部門相繼出台了國務院新36條實施細則,其中涉及的7大領域,即使不是壟斷性行業,也屬於高利潤行業,如果真的允許民間資本大量進入,勢必有助於擴大投資需求總量。所以,下半年工作的一個著力點在於,必須想方設法確保這些實施細則落到實處。同時,擴大投資需求還要從創新上下功夫。

  最近幾年我們一直在強調內需拉動。但是,消費在國民經濟中占比的提高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只有不懈努力,最終才能夠獲得成功。與此同時,如果我們徹底放棄外需,對中國經濟長期穩定增長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日本在這方面是有沉痛教訓的:上個世紀廣場協議之後,由於擔心日元急劇升值削弱國際競爭力,日本轉而採取不當措施,過度刺激內需,吹大泡沫並最終導致泡沫破裂。前車之鑒,中國經濟發展決不能把“寶”完全押在投資和消費上,必須想方設法,繼續保持出口貿易合理較快增長。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