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春晚回眸:1983年春節聯歡晚會誕生始末

http://www.CRNTT.com   2013-02-11 08:51:59  


王景愚的小品《吃雞》被認為是資產階級腐朽生活作風的代表,差點沒能上首屆“春晚”。
  中評社北京2月10日訊/2007年初,在一項“我最喜愛的歷屆春晚”的觀眾票選評選中,1983年“春晚”以40萬票高居榜首。這個結果在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

  區區600平方米的演播室、60多位演職人員、200名現場觀眾——1983年的“春晚”卻開創了一個新時代:第一次現場直播、第一次觀眾參與點播互動、第一次設立晚會主持人……此後,“春晚”伴隨著億萬中國家庭度過了一年又一年的除夕夜,也在改革開放、國富民強的進程中,見證了大眾文化從貧乏一步步走向豐富多彩。

  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26年前,在改革開放起步之初,思想領域內保守與改革不斷發生碰撞,“春晚”的誕生也曾充滿著變數和意外。

“你要盡力把它辦好”

  1982年11月的一個下午,北京已經開始下雪,初冬的寒冷讓路上的行人不由加快了腳步,廣播大院里顯得格外清靜。當時的中央電視台還未搬到現在的世紀壇台址,而是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廣播藝術團說唱團一起在南禮士路上的廣播大院內辦公。

  當時人們對於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恐懼仍在,全國上下都開展行動積極預防。為了防地震,人們在廣播大樓的西側建起了一溜木頭平房,時任央視文藝部歌舞組導演的黃一鶴就在其中一間辦公。一個電話改變了他和很多人的人生軌跡。

  電話是時任央視台長的王楓打來的,讓黃一鶴馬上去台長辦公室。放下電話,他推門出了辦公室,頂著風雪趕到了台長辦公室。

  進門一看,台長王楓和時任副台長、主管文藝部的洪民生都在,看到黃一鶴進來,王楓開了口:“老黃,這一次的迎春晚會交給你搞怎麼樣?你要盡力把它辦好。”

  迎春晚會其實是央視的一個慣例。

  1978年2月6日除夕夜,複播不久的中央電視台恢復播出“迎新春文藝晚會”,內容包括歌舞表演、相聲評書、京劇等節目,還有遊戲環節。由於“文革”剛剛結束,採用的仍是錄像播出。

  現在已經很難有人能完整地回憶起那台晚會,因為當時全國電視機擁有量才100多萬台,且絕大部分是黑白電視機,人們只有在機關單位或者少數幹部家庭才能集體觀看。

  對於年紀大一點的觀眾來說,也許真正有印象的是1979年除夕央視播出的“迎新春文藝晚會”。這台晚會是由央視文藝部歌舞組導演鄧在軍和楊潔共同執導。這台晚會採用了現在“春晚”一直使用的茶話會形式,在開場部分,他們顛覆了過去大段的政治宣傳口號和新年賀詞,大膽地安排了當時少見的交誼舞,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晚會中,李光羲的《祝酒歌》成為了當年最流行的歌曲,紅遍大江南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