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階層結構:僵化與突破

http://www.CRNTT.com   2013-04-18 11:06:02  


  中評社北京4月16日訊/“在未來,潛在的社會矛盾和衝突能否得到化解,仍然取決於是否會出現一種新的平等取向的政治形態,進行一場真正的有力度的改革,徹底破除‘特殊利益集團’對社會的綁架。”廣東《南風窗》雜誌日前刊載文章《階層結構:僵化與突破》如是說。

  2011年的全國“兩會”期間,一位政協委員說了句石破天驚的話:不鼓勵農村孩子上大學。此語雖招致大量的批評,但人們不得不直面與此言相應的社會現象,即農村孩子即便大學畢業,也難以在城市立足生根,卻又回不到農村了。這位政協委員的意見是,優秀的農村孩子不如選擇中專、技校,留在農村還可以做“高層次農村人”。

  這個說法無疑具有歧視性,可是也有“真話”的屬性,它戳破了“知識改變命運”的幻影。近年來高考遭遇了新的危機,一方面是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比例越來越少,另一方面則是沒有背景的大學生在畢業後要面臨殘酷的現實,找工作以及在城市安身立命的路徑被持續擠壓,相當部分淪為“蟻族”。這昭示著高等教育作為社會階層向上流動途徑的功能開始被凍結了,與之相應的是退回到了在極大程度上依靠“純天然禀賦”即血緣,來進行競爭的局面,而這完全是前現代社會才會有的狀態。

  新一屆政府施政伊始,便對社會流動性問題作出了回應。總理李克強在首場記者招待會上就承諾:“要對社會領域的相關改革進行推進,促進社會的縱向流動。比如說現在高等學校里農村的學生比例偏少,我們要逐步提高比例,讓更多勤奮好學的農村孩子感受到希望。”

  不過,教育只是整個社會分層和縱向流動問題的一個部分。而只有在更長時段的考察中,我們才能更準確地把握今日社會流動問題之本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