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鍍金記:中國人租賃“金色大廳”的16年

http://www.CRNTT.com   2014-02-07 15:00:30  


 
2010:緊急通知!不准去

  吳氏父子黯然退出時,越來越多中國團蜂擁而至,滿載著"巨大成功"的喜悅,"唱響/奏響金色大廳"。

  "團體都以為,去完金色大廳就能鍍金。其實根本不是。"陳平說。

  奧地利華人圈漸漸出現一個說法:"金色大廳"的中國演出,先是奧地利人看,然後是華人華僑看,現在是演出團體自己看自己。

  "我認為中國樂團的主要聽眾不可能是維也納本地人。"安格延向南方周末記者印證了這個"笑談"。

  文藝團體出國演出,需要國家文化部審批。文化部批准前,需要維也納市政府出邀請函。

  維也納市長助理瑪格麗特·葛利斯勒,是個說著一口流利中文的維也納人,中文名郭思樂。1984年,郭思樂在山東大學學語言和漢學,2001年起擔任每年一度在央視播出的維也納"金色大廳"中國新年音樂會主持人。

  此外,郭思樂對華人在"金色大廳"辦演出最大的貢獻就是簽名。所有的邀請函都是她來發出:維也納市長歡迎你來演出。

  "奧地利是一個開放、自由的國家,邀請是不用負責任的,‘歡迎你’這誰都可以說。"白陽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中國人覺得,政府的邀請就不得了,但奧地利根本不是這回事兒。"

  南方周末記者從2013年10月就開始聯繫郭思樂的訪問,對方一直以"生病"、"休假"等各種理由拒絕,截至發稿日為止,都沒有接受訪問。

  隨著越來越多的演出團體去維也納,使館收到不少投訴,他們希望"中國國家文化部能管管"。2010年,文化部下發《制止國內演出團體赴維也納金色大廳等國外著名演出場所"鍍金"風的緊急通知》,大體內容是:不贊成各省市用政府資金支持團體進入金色大廳演出。

  "緊急通知"效力有限:不用政府資金,使用企業贊助,你批不批?團體自掏腰包,你批不批?——對有錢了的中國人來說,十幾二十萬元的金色大廳場租費,都是小錢。

  在陳平看來,被中國人神化了的還有悉尼歌劇院和卡內基音樂廳:"這兩個地方跟金色大廳差不多性質。好多團誤以為進了這些地方,自己的音樂就上了一個檔次,這是完全扯淡的,特別是民樂。"

2013:一人兩萬,明碼標價

  2010年後,一線城市專業團體對"金色大廳"已經膩味了,前往演出的主力,變成了二三線城市專業團體、業餘老年團和小學初中生團。

  這時金色大廳場租已變成2.3萬歐元,加之各種勞務費、技術費、器材費,租一次總共花費約4萬歐。但相比國內一些劇院,並未高出太多。"金色大廳"成了樁明碼標價的生意。

  "80%以上到金色大廳演出的活動,都是中國合唱協會做的。"業內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中國合唱協會隸屬文化部社團辦公室,檢索2013年民間團體奔赴"金色大廳"新聞,大半和中國合唱協會有關:1月,"盛世華章·2013維也納金色大廳迎新春合唱音樂會";5月,"2013年中國合唱團體歐洲展演";7月到8月,"中國音樂文化節"……

  "中國合唱協會從來都是支持單位,從來不是主辦方。"中國合唱協會秘書長智穎文回應南方周末記者的提問,"一般是國外的音樂協會找到我們,請我們幫他們聯繫國內有出國演出需求的合唱團。我們也為這些中國合唱團提供藝術、技術指導,但從來都是義務、公益性質的。"

  這些中國合唱協會支持的活動,事實上都由商業機構操持——儘管有時活動信息也會被發布在協會官網。在這些活動的邀請函上,除了合唱協會,常見的支持機構還有:中國駐奧大使館、聯合國維也納總部……

  "我們從沒聽說過這些活動。"現任中國駐奧文化參贊李克辛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活動邀請函一般都會明碼標價。前文提到的"中國合唱協會、中國駐奧大使館"協辦的"盛世華章"活動,報價是2.29萬人民幣/人,並且像促銷一樣注明"滿20人減1人"。2012年"唱響五洲·金色大廳元宵夜",標價2.39萬人民幣/人,"含國際往返機票、8天7晚、星級酒店食宿……"。這樣的行程,在國內旅行社報價里,一般不超過1.2萬元,"豪華團"也不過1.5萬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