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龔鵬程:儒學在現代生活中的“用”

http://www.CRNTT.com   2014-07-09 14:54:48  


 
  其次,這個問題啊,它在近代,大家都所以相信,它是因為混雜著另外一個問題。什麼問題呢?就是傳統跟現代的這個糾葛,認為一個中國傳統文化,它是發生於小農經濟的經濟社會,發生於君主專制的這種政治體制,到今天我們要走向現代,它不但已經不適用,而且它恰好是我們要打倒的對象。我們就應該打破這些東西,封建的禮法,打破這個,我們才能夠走向現代。所以儒家跟現代社會的關係,恰好在於我們不讓儒家在我們社會中繼續起作用,這樣我們社會才能夠真正現代化。這種想法不稀罕的,我們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這種想法,但這種想法後來到了20世紀大概50年代、60年代以後,國際上開始慢慢有一些新的調整。因為原先我們的這樣一個思考的模型啊,其實不是在討論我們中國問題中出現的,是原來是西方人在討論他們的社會變遷。“傳統跟現代”這個討論方式啊,是在討論歐洲的工業革命以前的社會,跟工業革命以後的社會。那我們呢,是把這個討論方式拿過來,用在東西的比較上。於是我們講的西方啊,我們都是把西方的近代,工業革命以後的這些特征,拿來講這是西方,我們忘記了西方也有中古,它有宗教,有著早期的這樣一個社會,我們感覺好像歐洲從來就是民主的,從來就是契約的,從來就是法制的,對不對?從來就是政教分離的。

  那中國呢?是儒家代表了神權跟政治的統治權結合了,政教合一。然後呢?中國儒家,就封建社會嘛,封建禮法,忘記了原來講封建是講歐洲的封建,它不是中國概念的封建,對不對?講得好像只有中國東方思想,中國它才是傳統的,西方代表現代,中國就是要走向西方,或者用西方來改造中國。那但是這個講法我剛剛說了,在20世紀50年代以後,西方本身調整了這個論式。它調整不是針對中西的調整,而是調整他們在解釋現代西方跟他們中世紀的關係。過去的解釋啊,都是反對中世紀,所以說中世紀是黑暗社會嘛,是一個黑暗的世紀,所以很多人強調叫“走出中世紀”。為什麼呢?因為中世紀充滿愚昧、黑暗、教會掌權,啟蒙運動那個著名的詞匯,叫做“解除上帝魔咒”,就這個意思。就人好像被上帝,過去上帝下了個蠱,這催眠跟我們看的那個童話故事一樣,一個公主被巫婆下了咒語昏睡了,對不對,最後有王子過來親吻她才醒過來。整個歐洲也是這樣,被上帝啊催眠了,上帝的咒語,魔咒啊,上帝的咒語催眠了,這個人昏昏沉沉就跟著教會跑,他只曉得怎麼崇拜上帝。到啟蒙運動之後,人才打開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理性去思考,用自己眼睛去看,才重新看到世界。所以呢,黑暗的中世紀,理性以後開展出來的現代社會,過去西方的解釋模型是這樣。

  但大家慢慢就發現,我們所說的現代西方的很多的想法,包括科學的創造,譬如說牛頓三大定律,那麼近代人就會說牛頓的三大定律它是完全是一個在破除宗教以後出現的嗎?不是的。因為牛頓本身是一個非常堅定地有上帝信仰的人,他發現這個定律啊幾大定律是要尋找上帝創造這個宇宙,必然有他的規則,要去尋找這個規則,所以找出了定律。這一類的解釋是在說明什麼呢?說明現代跟傳統之間,它不是斷裂的,它也不是逆反的、造反的、革命性的關係,它中間有很複雜的連續性。這個大概是50年代以後,西方開始有這樣想法。那麼我們的學者呢也開始運用西方的這個想法去處理中國的傳統跟現代的關係,去解釋說傳統的很多看起來新的變革,它實際上它有傳統的脈絡。

  那麼慢慢到80年代,這樣一個講法,慢慢又更強化:現代的資本主義社會,它的發展,它實際上它有什麼呢?它有中世紀以來的這樣的一個思想的淵源。就正因為是有前面中世紀這些思想的脈絡,所以才發展出一個近代的工業革命、資本主義社會等等許多這些東西。著名的韋伯的論述,為什麼在80年代以後大家很多人來討論,就這個道理。就是說傳統不但不是一個要被打倒的東西,傳統跟現代之間它本身還有藕斷絲連,它有非常複雜的關聯,除此之外傳統還是造成現代、現代之所以如此的一個內在的根據,這樣一套講法。這個論述更進一步更強的就是講,傳統不但是“現代之所以為現代”它的一個依靠跟根據,而且我們如果把這個傳統的因素,做更好的發揮的話,更強化發揮的話,可以讓我們的現代更為健全。這就是後來叫做,我們把它稱為東亞儒家跟經濟發展的關係,就是說亞洲的經濟之所以能夠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慢慢它能夠崛起,亞洲的經濟的崛起,得益於它的儒家傳統、儒家的這個身份,所以儒家文化圈跟亞洲的新的經濟圈它是合在一起的。這樣一個論述變成是傳統可以幫助現代,造成現代社會它的產生,在經濟、社會的變革上,它有很大的價值。

  那麼現在呢,當然純粹從經濟上來討論傳統文化或者儒學這個講法的人,不是那麼多了,但是現在我們開始,各位可以注意到,最近這十年我們開始又談“普世價值”,就是儒學具有剛剛講的它不是只有歷史性,它不是只是局限於中國或中國古代,它在那時候產生作用,它對所有社會的人全世界人它都能產生作用的,所以講儒學的普世價值,儒學可以作用於全人類,具有這種普世價值。那麼這些講法都是對於“儒學只是一個小農經濟時代的產物,它不能作用於現代”這個思想的逐步的調整跟改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