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龔鵬程:儒學在現代生活中的“用”

http://www.CRNTT.com   2014-07-09 14:54:48  


 
  那麼在傳統還有一些呢,就是對我們社會的,社會結構跟整個社會中,儒家它可能可以產生作用的地方在哪裡呢?這個部分不是只是在現代,在古代也是這樣,特別是宋明以後,儒家發現我們在過去把力量集中在於政治領域,效果是有限的,因為他跟政治國君之間一直有緊張的關係,所以宋代以後更強調了叫“化民成俗”,讓儒學跟我們的一般老百姓的生活可以結合起來。這種結合表現在幾個方面,第一個是在民間廣設書院。這民間廣設書院哪,書院跟學校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完全不同的概念。學校是叫做“科舉利祿之學”,是國家的教育,國家的體制,那麼它的教育內容,這個學校是國家的教育體系,它的教育內容是什麼呢?教育內容就是,培養人參加科舉,參加一個國家的科名考試,所以它的教學的內涵跟各位現在中學讀書情況是一樣,就是那幾本課本,翻來覆去翻來覆去練習背考,你練習你的答題技巧,最後你考上了,就是這樣,這是學校。這個學校不是講學問的地方,所以儒家他要在各個地方廣設書院。書院最基本的,它是一種民間的教育體系,這個教育體系談的是剛剛講的就是人道,做人應該有的道理,是儒家講的這一套人道,人道的這個思想,讓整個社會真正變成一個學習型的社會,大家都來講習。書院呢跟學校不一樣,第二點是什麼呢?它不是那種,我們學校是圈地嘛,把學生圈進來,在裡面給你一些教材,你就吃這個教材,吃飽了出去。但是書院不是,書院是開放的,它不是只教裡面的這幾個學生,它是面對整個社會來教的,所以附近地區的這些一般的老百姓都可以參加書院的很多的講會,書院跟書院之間它有互動,形成了整個社會,我們把它用現代的概念來說叫“學習型社會”,實際上當時也就是朝這個方向在做。

  第二呢,就是在孝親跟養老,在家庭跟社區,家庭跟鄉黨、社區之間推行孝親跟養老,就是孝的倫理跟養老,尊重老者,養老這個倫理,在家庭跟社區裡面提倡這些,在歷史上也非常有成果。

  第三個是什麼呢?一個有禮的社會,禮治的社會。這個社會裡面以禮來治理這個社會,這個社會中很多地方不需要直接的官方的統治。各位知道,中國傳統上政府的管轄單位最低的只到縣這一級,縣以下這些大量的民間社會,它往往靠宗族,還有靠民間的禮啊,它就能夠管理。那這裡面它有一個輔助的東西是什麼呢?就是宗族的族譜、族規,還有鄉約。鄉約是什麼呢?鄉約有點類似西方人上教堂一樣,就是每個月他有定期,或者半個月一期,或者多久一期,大家聚會到一個地方,一個約所啊,到一個地方來,相約到這個地方來,然後讀聖人的一些書籍。跟各位想想上教堂的道理是一樣,去以後讀一些經書,講一些道理,互相勸勉、勸善,是這樣的情況。這些在今天我們這個社會上,事實上也慢慢有一些恢復的現象,比如書院、宗族,他們的這個勸善這些活動,它本身成為地區性的教育機構,那麼慢慢慢慢讓這個社會恢復這個社會原有的一種善,向善。各位知道儒家講的是“明德”,“明明德”是幹什麼?止於至善,對不對?這個社會它能夠明德向善,這樣的一種這個社會是目前儒家在這個社會中已經起的一些作用,事實上很多書院,很多地方性的社區都在辦這樣一些活動,希望讓這個社會,生機能夠重新恢復。

  另外,儒家在現代社會中,他還有一些是我們現代人,事實上任何一個社會任何一個時代的人,他都必須會碰到的一些東西。什麼東西呢?第一是叫“生命禮俗”。我們的生命的過程啊,有出生、成年、結婚、老死嘛,對不對?這是每個人都會經歷過的過程,而原來的儒家它在面對這些,它有一套生命禮俗,生命禮儀。就是人出生,成年,成年有成年禮啊,冠禮嘛,婚有婚禮,死亡有葬禮,祭祀(有)祭禮。那麼這些禮是配合著人的一生,處理我們生命中的重要的這個階段,我們怎麼樣過得,這個階段過得莊嚴又有意義。剛剛前面已經講了,現代人缺乏生命的意義,儒家的這些禮它幫助我們提醒我們,它對於生命的意義如何來把握。我們現在看,我們現在的成年,沒有什麼成年禮;結婚呢,這個禮啊,結婚的禮學西方又學得不像,西方的那個禮它是跟教堂有關係的,跟上帝有關係的,那我們呢,通常結婚的時候只是跑到酒店去,大吃大喝,胡鬧一通,完全沒有神聖性啊。那這些禮,就是生命的禮儀,是現代也可以恢復的。

  另外是什麼呢?剛剛不是講了嗎?“大人與天地合其德,與四時合其序”,與四季,天地四時的運行,四季啊,它的次序是相互結合的。儒家講的天人關係,最簡單的就是把人放在一個天地自然運化之中,人的所有思維、行動,我們的作息,我們的身體內部的關係,是跟天地宇宙相結合的。我們現代人常常以為,我們中國人講的小宇宙、大宇宙、人和天地的結合,這是出自於道家,或者出自於中醫啊,殊不知這個是源於儒家最早的傳統。儒家各位讀過《禮記》的《月令》篇,就每個月有月令嘛,每個時令不同,我們人的行動也就有所變化。《逸周書》裡有《時則(時訓)》篇,也是講人跟四季之間的關係,一年有二十四個節氣,在這個二十四個節氣陰陽變轉之中,人應該怎麼樣跟天地結合。所有跟天地結合這中間它有很多很多的禮儀,怎麼過端午,怎麼過三月三上巳,怎麼過重陽節,它這裡面結合了很多的禮儀。這些禮儀呢,後來當然變成了民俗,因為已經用了很久了,就變成民俗了啊。但是人呢,去體會這個自然,體會生命在自然之間的流動,這些禮俗對我們現代社會,對豐富我們生命的內涵都是有幫助的。所以我們假如說儒家對這個社會有什麼用呢?我借著這個問題的梳理的方式提供給各位一些這一類的答案,就是包括了經濟層面的,政治層面的,社會層面的,還有我們人的生命的層面,這許多的層面都是儒家在今天可以對我們產生非常重要的作用的一些角度,希望對各位能夠有所幫助。謝謝大家!

  來源:騰訊儒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