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龔鵬程:儒學在現代生活中的“用”

http://www.CRNTT.com   2014-07-09 14:54:48  


 
  在這個時代裡面,儒家被認為在什麼地方可以起作用呢?第一就是天人關係。就是儒家所提倡的“天人合一”,或者“天人感應”的思想,最能夠符合現代的生態哲學、生態思潮。就是過去啊,譬如像我讀書的時候,我讀書那個時候,我們整個教育界,我在台灣讀書的,我們的教育界其實跟大陸一樣,因為從晚清、五四運動以來一條路數發展的嘛。就我們的基本上態度仍然是,我們就是講現代反對儒家的,所以我們在解釋儒家的時候,儒家講這個“天人合一”啊都是被批的,被批判的對象。譬如說荀子,荀子的《天論篇》經常被拿出來高高舉起啊,特別地推崇,為什麼呢?認為荀子講天就是一個自然的天,沒有意志,天沒有想法,天沒有意志,不是像《易經》上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不是的,天就是只是一個自然的天。而且呢,荀子被我們解釋為他是要“戡天役物”。“戡”是,各位知道那個“戡”是平定的意思,我們戡亂嘛,戡是平定的意思,我們要平定天;“役物”啊,就是來役使,“役”是僕人的意思,僕役,就“役物”,我要戡天役物,就來把現實世界、自然世界,能夠我們以人為主,能夠利用起來。它是這種思想,你知道嗎?把荀子打扮成一個現代的鬥士,他要能夠跟天能夠抗衡,彰顯人的意志,我不聽你天的這一套。傳統儒家大家講說天命,我們說沒什麼天命,天不為堯存哪,不為紂亡啊,天只是自然的天,所以沒有什麼叫天命,那人應該彰顯人的自我。所以這是一個完全強化的、畸形的、膨脹的人文思想,只有人沒有天了,這是西方近代那個天人破裂的一個關係,西方近代,他的整個西方近現代的這個思想,他是發生在人跟宗教要拉開距離,人要跟神拉開,在這樣一個關係中發展出近代思潮。

  那麼這樣一種思潮所產生的結果是什麼?就是人天破裂。我們人不斷去聲張我們人能夠怎麼樣,人可以代替上帝,人可以扮演上帝的那個角色,那我可以有創造性嘛,我可以出創造出任何東西出來,可以複制人哪,複制羊啊,我可以創生出無數的東西出來。

  那麼在這樣一個關係底下,我們覺得儒家思想對於西方的這種人天破裂的關係,我們可以起一個調節,或者改善的一個作用。那麼在這個作用裡面,天跟人是互相配合的,中國的傳統關係裡面,那個“天文”就“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文、人文是相結合的,對不對?相配合的,所以人呢要叫做“參贊化育”,人參與天地的造化。那麼在這樣一個情況底下,所以我們特別講跟生態的關係,叫做“與天地合其德,與四時合其序”,跟天地、四時能夠結合。孟子他們講數罟不入洿池啊,魚鱉不可勝用啊,斧斤以時入山林,則材木不可勝用,這一類思想,就是我們不要濫墾、濫伐、濫捕,節制我們人的這種生活需求,讓自然可以得到它的生命復甦的機會,等等這些思想就被我們大量地提出來使用。這是第一個,天人關係,儒家講了很多的,天人合一嘛,天一關係,它對於整個現代西方產生的這種社會,它有非常大的治療的作用。

  第二就是人的關係。各位都知道,儒家的思想裡面,特別強調的是自律,自律、自反、自省。我們看《論語》,一打開孔子講好學,除了這個,後面馬上就接著,曾子講“吾日三省吾身”哪,反省啊,對不對?三省吾身。那我們讀《論語》,你可以發現,它有一個是讀《聖經》讀佛經都沒有的現象,是什麼呢?譬如說佛祖,佛祖絕對不會說我錯了,佛祖啊,世尊嘛,天下地下唯我獨尊哪,他從來沒有說我錯了,你讀遍佛經沒有這個話的。那個上帝也不會就說我錯了,但是孔子會,聖人會啊。孔子會說我錯了,謝謝你告訴我,“大禹聞過則喜”啊,有過錯,“君子之過,日月之食”啊,大家都看得到。儒家是一個強調自律、自反的,這個思想在全世界的思想體系中很特別,各位知道嗎?非常特別。儒家強調“克己”啊,這“克己”包括了我所有的這種知見,我所有的自我,人都是在高度,具有一個高度的自反自省的精神中來去做他的事情。所以你別看孟子啊,講了浩然之氣啊,講那些東西,但是第一步應是什麼?自反,自反而縮,我自己自反以後說我沒有錯我是對的,這時候你才能夠“雖千萬人吾往矣”;如果說自反卻發現我不對了,那時候要知過啊,君子要知過。那麼這樣的一種自反、自省的這種心理,所以儒家講的那個“誠信”哪,儒家講的“誠”啊,基本上不是對人哪,對別人誠信,是對自己,所以叫“誠意正心”嘛。“誠”呢,是你騙得了別人騙不了自己,這個是“誠”。儒家講的良知、誠心、誠意,這個都是對內的。

  人自我的檢查,高於別人對你的判斷,這個是儒家的一個基本看法,事實上這個也最符合人的性質。很多人會講,很多人都昧著良心,我們這個社會中人找不到良知啊等等,其實良知非常簡單,你注意看,每個人,別人在跟你講,譬如我要跟你講說小話的時候,說別人的壞話,告訴你一個秘密的時候,你注意看他的表情,他一定自己就先猥瑣起來,聲音壓低、遮住,我偷偷告訴你,對不對?這個表情就是見不得人的嘛,對不對?如果說他覺得自己我的主張,我現在的見解我現在的看法是很正當的,他說話一定就理直而氣壯,很坦然,對不對?這裡面你自己有一個良知的判斷。所以儒家說慎獨啊,你一個人在的時候,面對自己,這個時候才是最重要的,你要面對自己,就不欺屋漏啊,在屋子底下,你自己誠懇地面對自己,所以儒家強調這個自反的精神,就是對自己克己複禮,自反,“莊敬”嘛那個“敬”,凡事呢就自己做事要對得起自己的良知,這就是儒家的基本的一個原則。

  這個原則在近代已經在我們的人際關係裡面,已經很久,大家忘記了,這是一個人最基本的這個東西。我們近代不要說傳統佛教、道教,佛教他不是一個外向型宗教嘛,所以可能你要去求解脫,或者是求神拜佛等等,他會去找這些東西。儒家不是,儒家是一切以自己為主,所以它不是一種他立型的,它是自立的,所以它內在發出一“誠”,自我誠意的這樣一個態度,這裡形成的克己修身的這個力量,這個是我們在談現代人的自處之道,自處之道裡面,大家覺得這個已經丟失很久了,應該重新拿出來來討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