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理性面對房價下跌新常態

http://www.CRNTT.com   2014-11-20 09:30:16  


  中評社北京11月20日訊/國家統計局18日發布數據顯示,10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新房價格平均環比連續6個月下跌,同比也已下跌2個月。對習慣房價“只漲不跌”的人來說,房價進入下跌通道似乎是難以承受的事情。在供需關係出現逆轉、房地產投資增速下滑背景下,房價下跌將可能成為常態,引發一系列不可逆轉的調整。

  中國證券報發表記者張敏評論文章稱,在上述數據外,還有一些情況更加令人擔憂。機構數據顯示,在納入統計的70個大中城市之外,為數眾多的小城市,已普遍出現房價下跌1-2成的情況,很多三四線城市房價多年未漲。事實上,即使號稱房價最堅挺的一線城市,10月新房價格也出現同比和環比全面下跌。

  房價開始進入下跌通道,正催生市場恐慌情緒。具體表現為,地方政府頻繁出手救市,房企啟動降價策略,房地產投資資金紛紛撤出,以及10月前出現的觀望情緒嚴重、成交量低迷。一段時間以來,樓市“寒冬論”盛行,似乎預示著房地產業將就此一蹶不振。

  文章分析,多年來,中國房地產市場雖經歷數輪下跌周期,但總體而言,房價快速上漲仍是大勢所趨。這不僅使很多購房者獲得資產價值提升,篤信房價“只漲不跌”,也吸引大批資金進入,使房地產業迎來爆發式增長,一度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但一系列跡象表明,這種“美好時代”恐將一去不複返。

  首先,庫存不斷積壓。隨著此前房地產投資和新開工面積高速增長,樓市庫存不斷增多。自2012年4月以來,全國商品房庫存連續31個月保持上漲。與最低點時相比,最近兩年多來,庫存漲幅已近9成。若算上未納入統計的保障房和“小產權房”等部分,實際庫存更為龐大。

  其次,需求結構調整。中國實施住房市場化改革十多年來,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大幅提高。在很多城市,大量的家庭居民通過投資行為或城市改造,獲得多套住房,住房需求得到極大滿足。加之政策層面對投機投資需求有諸多抑制,使購房需求後繼乏力。

  再次,政策環境變化。樓市調控長效機制正在醞釀中,表明未來房地產調控將朝著市場化、法治化方向發展,對供需兩端管控將更加合理。行政手段逐漸退出,將減少市場波動。

  最後,產業地位下降。近年來,房地產投資增速維持下降態勢,從2013年8月開始,已連續15個月低於同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且二者差距在不斷拉大。這種情況表明,房地產業對GDP貢獻率正在下降。房地產業對資金吸引力不斷減弱,說明“房地產救經濟”的想法已顯得有心無力。

  這些跡象預示著,房地產市場正從高速增長,過渡到平穩增長階段。房地產投資增速下降、行業利潤率攤薄、房企兼並整合加劇,都將成為常態。表現在房價上,漲與跌的波動會更加頻繁和均衡,在部分庫存高企城市,房價下降甚至可能成為常態。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