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新常態下的新思路與新對策

http://www.CRNTT.com   2014-12-30 09:35:41  


 
  (一)為了應對短期經濟下滑風險,政府採取了一系列定向微調措施,精准發力,既做好宏觀調控,又把副作用降到最低。

  1、貨幣政策領域:多次定向發力,切實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4月22日央行下調縣域農商行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下調縣域農村合作銀行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6月9日央行對“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達到一定比例的商業銀行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9月30日央行出台房貸新政:首套還清再貸算首套。對擁有1套住房並已結清相應購房貸款的家庭,銀行業金融機構執行首套房貸款政策。11月21日央行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4個百分點;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

  2、財政和產業政策領域:適度加快財政支出撥付,督查推動基建項目開工建設。今年6月,財政部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財政支出預算執行管理的通知》,要求各級財政部門加強支出預算管理,加快資金支付進度,做好支出預算執行分析評價,更好地促進經濟結構調整,保障和改善民生,發揮財政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同時,國務院派出8個督查組分赴部分省(區、市)、國務院部門和單位,對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實情況開展全面督查。

  (二)為了調結構、促改革和惠民生,政府推動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從長遠著眼、從實際出發、從頂層入手,為中國中長期經濟發展釋放制度紅利。

  1、財稅改革方面,《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審議通過,財政改革大幕拉開。6月30日財稅體制改革方案審議通過。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重點推出三方面改革:一是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強化預算約束、規範政府行為、實現有效監督,加快建立全面規範、公開透明的現代預算制度;二是深化稅收制度改革,優化稅制結構、完善稅收功能、穩定宏觀稅負、推進依法治稅,建立有利於科學發展、社會公平、市場統一的稅收制度體系,充分發揮稅收籌集財政收入、調節分配、促進結構優化的職能作用;三是調整中央和地方政府間財政關係,在保持中央和地方收入格局大體穩定的前提下,進一步理順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合理界定政府間事權和支出責任,促進權力和責任、辦事和花錢相統一,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同時,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實施煤炭資源稅改革,推進清費立稅減輕企業負擔。

  2、金融改革方面,銀行體系的存款保險制度、保險行業的個稅遞延養老保險試點、滬港通和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試點都是重頭戲。資本市場建設方面,5月9日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積極穩妥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建立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股票發行制度。保險行業發展方面,8月13日國務院公布保險業國十條。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幹意見,試點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滬港通方面,央行證監會聯合下發通知,滬港通股票交易於2014年11月17日開始。銀行存款保險制度建設方面,11月30日存款保險擬實行限額償付最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徵求意見稿規定,存款保險實行限額償付,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

  3、簡政放權方面,今年花大力氣進一步簡化或取消不必要的行政審批和程序,直接激活了微觀經濟主體,釋放制度紅利。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是本屆政府開門辦的第一件大事。到今年九月中國先後取消和下放7批共632項行政審批等事項。中央層面政府核准的投資事項比2013年減少40%,連同2013年減少的60%,本屆政府前兩年中央層面的核准項目數量共將減少約76%,對發揮投資拉動作用,平穩度過換擋期至關重要。小微企業、現代服務業創業環境進一步改善。轉變政府職能是當前形勢下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迫切需要和重大舉措,而簡政放權則是改變政府職能的突破口,是釋放改革紅利、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重要一招。通過簡政放權,放開市嘲看不見的手”,用好政府“看得見的手”。讓“放”和“管”有效結合起來,形成現代化的政府管理手段。

  4、民生改革方面,戶籍制度、教育、醫療、體育、社會保障方面的改革有序推進。戶籍和社保方面,2月7日國務院指出將合併新型農村社保和城鎮居民社保,建立全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7月30日國務院指出將要建立居住證制度。國務院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教育領域,高考改革“落地”、教師輪崗“加速”、嚴懲教師“失德”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促進教育領域長期健康發展。醫療體系改革,在加快推動公立醫院改革、積極推動社會辦醫、扎實推進全民醫保體系建設、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規範藥品流通秩序等方面都取得了扎實的進展。體育改革方面,2014年10月20日,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幹意見》,部署積極擴大體育產品和服務供給,推動體育產業成為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促進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全面發展,加快體育強國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文件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門類齊全的體育產業體系,體育產品和服務更加豐富,市鋤制不斷完善,消費需求愈加旺盛,對其他產業帶動作用明顯提升,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5、價格、節能減排和土地改革方面今年都出台了較為具體的規劃,並逐步付諸實施。資源要素價格改革方面,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1月1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價格改革,更大程度地讓市場定價;決定實施普遍性降費,進一步為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減負添力。節能減排方面,國務院5月15日印發《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根據《方案》,今明兩年,中國將努力實現單位GDP能耗、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逐年下降3.9%、2%、2%、2%、5%以上,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兩年分別下降4%、3.5%以上。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12月2日中央深改組談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指出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關係密切,試點工作中要分類實施。

  總體而言,這些短期宏觀調控的應對政策和中長期利好中國發展的深層次改革舉措,保證了中國經濟在2014年平穩健康發展,既做到了穩定經濟波動,又做到了進一步改善經濟結構、惠及廣大民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