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神劇背後的時代焦慮:用自嘲覆蓋生活壓抑

http://www.CRNTT.com   2015-01-07 14:14:07  


 
  《萬萬沒想到》每一集播出之後,易小星都會翻看網友的評論,“數千條無一遺漏”。雖然會有他覺得很好笑而觀眾一頭霧水的時候,比如後羿射日那集,愛神丘比特一箭把人射中,翻滾著死去的20秒過程“暗示”愛情的糾結,觀眾卻覺得沒意思。但更多時候,他按照觀眾的喜好來,“永遠有觀眾跟我說,‘這一集不好笑,我給你提供一個笑點’,我一看,寫得一般。但如果一萬個人都說不好,那可能就得考慮下。”第二季偏重於上班族題材,加大了吐槽老板的橋段,就應了觀眾的意思。易小星說,觀眾喜歡給他們出氣的東西。惡搞、調侃別人,比如給名人畫一道胡子之類會很容易在網上流行起來,因為把很正經的事物解構掉是人們喜聞樂見的。

  《萬萬沒想到》在網上火了以後,易小星還是不太自信,請朋友有時右逝寫了一本同名長篇小說,主題是劇組的勵志故事。簽售的時候人氣爆棚。而整本書從頭到尾都在自黑,易小星唯一的要求是,“不要把我寫得裝,特別不要高大上”。

  “誰不想讓自己的現實變得更好一點嘛。怎麼來實現?就是在吐槽中實現。”王大錘不斷受挫不斷出醜,他的受追捧亦在易小星的意料之中,“在北京這個地方你收入一億也會覺得自己很屌絲,所以每個人都有王大錘的一面,這跟你收入多少、處於什麼社會階層,其實沒什麼太多關係。”

  “屌絲”是一種生活態度  自2012年10月上線以來,三季累積點擊量超20億—搜狐自制神劇《屌絲男士》的成功,佐證了易小星的判斷。像劇名一樣,大鵬扮演生活中的各種男性,他們有一個共同點:生活中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劇的靈感來自德國搞笑片《屌絲女士》,都市女性在工作、生活中頻頻“犯二”,荒誕誇張的表演令人捧腹大笑。難道不該有一部本土化、接地氣的喜劇嗎?對國內劇“實在看不下去了”的導演大鵬很驚喜。

  但對“屌絲”這個概念,大鵬沒有明晰的定義,也沒有把觀眾設定為30多歲的中年失敗男人,只是瞄准了平凡的小人物而已。搜狐視頻自制劇項目宣傳負責人峽客認為,與其說“屌絲”是一類人,更不如說是一種生活態度:“對,他是一個loser,在生活中遇到各種困難,同時又通過自嘲自黑的方式來消解壓力跟痛苦。”

  在葛布看來,屌絲是一種心態:“其實有很多人,他的生活環境、出身,學歷,各方面都並不算是嚴格意義上我們認為稱得上的屌絲,但他也自稱為屌絲,慢慢的‘屌絲’就成了一種自嘲的文化。連王思聰都說自己是個屌絲。”

  優酷出品制片人、監制袁玉梅則對此有更清晰的認識,和易小星商量合作《萬萬沒想到》的時候,《屌絲男士》已在互聯網上走紅很久,“但我真的沒有一點點想跟《屌絲男士》掛鈎”,她不覺得後者代表真正屌絲的心態,甚至一度排斥“屌絲”這個字眼。她只知道,身邊有非常非常多的年輕人高不成低不就,眼光不低、心氣很高。“該怎麼形容他們呢?就是熟悉國外的先進影視、看不上普通國產劇,又不是豆瓣上太文藝範兒的,活得不端不裝的一群人。”袁玉梅認為這群人很主流,情商高,只是自嘲為屌絲而已,但在還沒有很明確這個概念的時候,她希望這部劇能做給他們看。

  相較於《屌絲男士》觀眾年齡從16歲到40歲的跨度之大(搜狐後台數據),《萬萬沒想到》的觀眾群體更為集中:根據優酷提供的數據,30歲以下的觀眾超過八成,北上廣深占據觀眾城市分布的前四位,學生和年輕白領是其中的主體。這與袁玉梅對《萬萬沒想到》最初的定位相符。

  作為互聯網高點擊率的自制神劇,《屌絲男士》和《萬萬沒想到》有許多異曲同工之處:節奏快,時長短,主角不停倒黴,不停製造笑料,敢於自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