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神劇背後的時代焦慮:用自嘲覆蓋生活壓抑

http://www.CRNTT.com   2015-01-07 14:14:07  


 
  野蠻生長的東西需要稍加修剪

  萬合天宜剛成立的時候,為商業客戶訂制的微電影成為網絡自制視頻的主流,廣告客戶掏錢,為品牌在互聯網上做宣傳。客戶經理的葛布回憶,當時團隊想的是怎樣為客戶服務,把微電影做得更好、更大,但後來發現這是一種自娛自樂—網友不愛看,播放量不高,客戶能收到的反饋很少,需求卻越來越多。

  “我們就想變換一個思維。先有作品,先有觀眾,等有了這個群眾基數之後,再搭載(廣告)品牌,這樣的話既得到了觀眾,也得到了品牌的錢,而且我們不用被客戶折磨,只要被自己折磨就好了,至少是在做自己很想做的事情。這個想法之下才有了今天大家看到的樣子。”

  兩年前盧梵溪正在大力推行適合在移動設備上播放的“短視頻”,把這個任務派給了袁玉梅。電視劇出身的袁覺得再短也要像個劇,後來找到了“迷你劇”的概念。袁找到易小星,建議做一部以男生為第一主角的劇,男生更適合吐槽,古今中外的奇葩事兒都可以談一談。5分鐘的時長也決定了它需要靠密集的台詞打造喜劇效果。主演“乍一看不帥,其實又有點帥,笑起來就像鄰家男孩,親切”。

  袁玉梅參與了從定劇本到招商的全過程。她認為,《萬萬沒想到》的成功,源自優酷平台與易小星的互相加分。“最開始他們交來的劇本里會有‘媽媽,我的菊花’,我說這句台詞一定要改掉。叫獸團隊畢竟是網絡紅人、草根出身,語言用詞里會有很多野蠻生長的東西需要稍加修剪,但他們的創意也是不可複制。”

  易小星起初想到了搞笑古裝劇,給的劇本素材都是七步成詩、岳母刺字之類的古代成語故事,袁說,一定要加入現代戲、現代人有共鳴的東西。這就有了後來的古今“雙拼”。

  袁玉梅把《萬萬沒想到》定義為一支“很快樂的病毒”,“感染力呈幾何倍數的分裂狀”。第一集播出後,易小星有點忐忑地問她,兩周後點擊量能過800萬嗎?她肯定地回答,過一千萬肯定沒問題,但心里的目標卻是,怎麼樣都要過一千五百萬吧。移動端的飛速發展最終幾乎占據全流量的一半,預估的一千五百萬也就變成了三千萬。

  “互聯網很公平,海量的粉絲在視頻下面評論,頂和踩全在那兒,非常直接。”看得見的數據可以證明,粉絲來自哪兒,他們平常愛討論什麼,喜歡《萬萬沒想到》的又是什麼。

  袁玉梅和劇組主創們努力揣摩觀眾的興奮點。討論劇本時,一群人坐一起頭腦風暴,碰一個三段式的故事。每次拎出幾個主題。比如聊中國足球,一定要黑它吧,怎麼黑?最反諷的是,把球放你腳下,你還踢不進近在咫尺的球門吧。再比如綁架老板,“老板說,‘我今天還有事,你明天再來綁架我,就當加個班嘛’。”想出這個創意的時候,一群人都high了。

  偶爾也有笑點不同的尷尬,這時兩人就打賭,看播出後數據怎麼說話。綁架老板是至尊玉和白客提出的創意,袁玉梅很喜歡,易小星卻不太想拍。“因為你是老板的緣故吧,但是我們作為員工好興奮!”她說。正好那會兒鬧劇本荒,易小星說,“你那麼喜歡就拿去拍吧,我就不參與了”。而播出後後台數據顯示,除了製作特輯外,這是第一季中頂踩比最高的一集。還有一次是拍《小兵過年》中七擒孟獲的故事,易小星看一遍笑一遍,袁玉梅卻覺得笑點並不高明、有拉低智商的嫌疑,擔心上線後把節目拉低0.2分,最終事實是拉低了0.3分。有時候團隊里需要有沉浸其中的創作人,也需要有站在觀眾立場的旁觀者,一起來努力實現每一集的平衡。

  每次交片的時間都很晚,再上傳至網站、審核轉碼,一不小心就到了後半夜。袁玉梅說,不論多晚,她、易小星、至尊玉三人都要看看評論才能安心睡下。有時候想放個假,但轉念一想後面還要拍大電影,還是先看看觀眾的口味吧。往往上線後還是多少會有負評出現,但到第二天早晨真正上線推廣,負評卻幾乎被一片叫好聲淹沒,她總結,“半夜守著看的一定是死忠粉,忠粉自然對我們期望也高,愛之深,責之切。”負評全部接受,放下一集改進。

  《萬萬沒想到》成了優酷做自制視頻以來點擊量最高的一部劇,袁玉梅說,連今年火爆網絡的電視劇《古劍奇譚》,單集點擊量相形之下也稍顯遜色。高點擊量和高分好評帶來的是高收益。起初沒什麼招商資源,袁玉梅和易小星想了個辦法—做一個赤裸裸的廣告位,真真假假摻雜其間,這就有了後來廣受歡迎的“中國土豪協會”、“亞洲保護胖子協會”。播到第七集,真有廣告商試探著找上門來,播出花絮中,他們甚至出鏡成為被調侃的對象。如今廣告收入成了最主要的盈利來源,第一季過一千萬元,第二季達三千萬。而製作成本,不過每集10萬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