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中美貿易戰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20-06-01 00:02:45  


 
  美國的貿易遏制對中國對外經濟造成實質性的消極影響,總體表現為出口份額下降,內部產業轉移。在中美貿易戰影響下,中國的高新技術產業出現馬太效應,產業鏈較為完整的行業如新能源汽車等因為本身具有的生產優勢,在美國對華禁運下反而吸引了國外廠家進駐中國,從而實現逆向發展;但對美國技術依賴較大的行業因此產業鏈受阻或中斷,對外供給能力出現收縮,導致整體行業萎縮。同時勞動密集型產業為降低關稅成本而加速向東南亞地區轉移,因此中國對亞洲經濟體出口份額下降;而由於美國市場的縮小,受阻嚴重的商品出口方向轉向與美國市場需求構成更加接近的發達國家如歐盟、澳大利亞。①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資料顯示,2019年中國向美國的出口和進口總額同比增長-8.7%和-17.1%,是中國對外貿易主要國家中唯一一個進出口均呈負增長且幅度最大的國家。

  在政治方面,眾所周知,中美貿易戰衹是美國政府遏制中國的總目標下的主要手段之一,中美貿易戰可以視為21世紀美國對華戰略轉變的開端。在長達兩年的貿易爭端背景下,中美關係無論是官方層面還是民間層面都呈現惡化形勢。在官方層面主要是由美方發起過激言論或行動引發中方的譴責和抗議,一方面體現在經濟貿易領域,另一方面則體現在中國內政問題,特別是自2019年以來,美國多次就香港、西藏、台灣問題粗暴干涉中國內政,使原本因貿易戰受損的中美關係雪上加霜。在民間層面主要體現在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引起中國民間的敵視情緒激化。可以認為美國政府以經濟手段和政治手段雙管齊下,一起為遏制中國的根本目的發揮作用。

  2020年初全球爆發的新冠肺炎原本應該是貿易戰和中美關係緩和的良好契機,但從美國目前的行動來看可能落空。首先美國忽視中美簽署第一階段協議的停戰氛圍,繼續對華貿易打壓,升級對航空航天技術、半導體和5G等高科技的封鎖打壓,甚至對英國施壓企圖將中國華為趕出英國5G市場,對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施壓干擾下一屆總幹事選舉,手段非常豐富且強硬。其次針對疫情原本該兩國攜手合作共同抗疫,但美國特朗普政府單方面對華疫情態度冷漠,體現在對病毒名稱和來源的歧視性表述、對中國抗疫模式的刻薄攻擊、對中國駐美媒體人員的惡意驅逐、在國際公開場合對中國惡語中傷等事件,將美國民間對華抗疫援助的外交成果付諸東流。在此次全球危機中,美國政府的對華惡意意味著中美貿易戰下一階段走向不會更好,衹會更壞。即使因為防疫需要不得已在醫藥器械領域對華妥協,但美國與中國貿易部分脫鉤的企圖是不會改變的。

  2、兩岸關係現狀

  原本2018年台灣地區選情在九合一選舉後有所轉變,但蔡英文團隊利用香港“反修例”風波撈取選票,在美國的支持下最終贏得“2020大選”。由於蔡英文繼續執政,民進黨延續了“立法院”的多數席位,兩岸關係發展將保持目前形勢,應該不會發生大的波動和好轉。蔡英文在第一任期內通過推動“安全五法”、“中共代理人法”、“反滲透法”的修訂,不斷以法律手段渲染“台獨”的正當性、以行政措施阻礙兩岸交流,製造“綠色恐怖”;在選舉獲勝後,蔡英文本人和其助手多次在國際採訪中使用“獨立的”一詞描述台灣地區的地位,並在大陸爆發新冠肺炎後,民進黨引發禁止口罩出口的決策、武漢台商回台的爭議甚至健保的“修法”問題,進一步挑撥兩岸關係,嚴重損害了兩岸民眾的感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