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中美貿易戰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20-06-01 00:02:45  


 
  儘管蔡英文當局自上台之初就提出“新南向政策”,希望將大陸市場轉移到東南亞地區,通過減少對大陸的經濟依賴,以“經濟獨立”為“政治獨立”鋪路。但是從其第一任期內的台灣貿易額數據來看,台灣與大陸的進出口貿易總額自2016年以來三年連續增長,台灣對大陸出口占出口總量的近40%,而台灣對東南亞地區的貿易總額沒有顯著提升,說明政策“南向”目標基本失敗。但兩岸政治關係的急轉直下也波及到了經濟往來,根據台灣方面統計,2019年台灣對外經貿格局出現顯著變化,台灣對大陸進出口衰退明顯,而對美顯著增長,受中美貿易戰影響較大。總而言之,台灣當局的政治和經濟發展方向一致疏遠大陸、倚靠美國,偏離兩岸和平發展的正軌。

  二、中美貿易戰與兩岸關係的內在聯繫

  1、美國:貿易戰與破壞兩岸關係相輔相成

  中美貿易戰和激化兩岸矛盾分別以經濟性質和政治性質為表現,在兩個事件中,美國之所以都能先發制人,在於其作為世界“一超”的絕對優勢。2019年,中國大陸的經濟總量約為美國的三分之二,人均GDP不到美國的六分之一,雖然兩國的產業鏈在世界各國中最為完整,但美國優勢產業集中在上游,而中國則集中於中下游,雙方的經濟實力仍有較為顯著的差距。這一差距從中美第一階段協議的內容中得以反映,中國的讓步顯然多於美國。即使面臨新冠肺炎、美股三次熔斷、失業潮來臨等挑戰,美國仍在中美貿易爭端中間不願鬆口,雖然3月美國批准對部分醫療用品免除關稅,但衹是應對疫情的一時之策,對華貿易制裁的總體方向不會改變。美國挑起中美貿易戰的直接目的是扭轉中美貿易逆差、減少美國對華經濟依賴和阻礙中國經濟發展,一旦中國經濟實力減弱,國家綜合實力必然受到影響;而中國日益增強的國家實力正是和平統一台灣的關鍵因素,在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兩岸融合發展理念中經濟融合發展是核心內涵,大陸在兩岸關係中的經濟優勢減弱將會帶來推動兩岸經濟融合能力的減弱,從而削弱大陸在台灣問題上的主導權。另一方面,正如前文所述,台灣問題本身就是在美國的參與下形成的,兩岸分裂從國家實力和民族情感上都是對中國的挫敗,“台灣牌”與“經濟牌”一起成為美國遏制中國的兩大手段。幾乎與貿易戰同期開始,2018年以來,美國分別通過了《台灣旅行法》鼓勵美台高層交往、《亞洲再保證倡議法》鞏固美台軍售關係、《國際保護及強化台灣邦交國倡議法》(簡稱“台北法案”)全面強化美台關係,插手中國內政以牽制中國的霸權意志昭然若揭。

  儘管近年來台灣經濟發展速度減緩,但仍處於亞洲四小龍之首,表現優於港澳,2019年台灣經濟總量排全國第九,如果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顯然不利於美國打擊中國經濟力量和遏制中國的目標實現。中美貿易戰第一階段告一段落,對兩岸關係的消極影響已初步顯露。根據台灣方面統計,2019年台灣對大陸出口投資均衰退明顯,而對美國兩項數據則呈現增長態勢,反映了台灣對外經貿格局的新變化。當然台灣地區的經濟“轉向”數量不足以引起美國興趣,美國真正在意的是美台關係升溫後跟進的軍事訂單,這才是緩解美國政府經濟壓力的切身利益。不同於經濟手段的雷厲風行,雖然美國干涉台灣問題的法案接踵而至,但實質行動尚未跟進,衹能實現安撫“台獨勢力”的口頭支持,不會真正改善民進黨當局面臨的困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