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中美貿易戰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20-06-01 00:02:45  


 
  2、有利:把握新冠肺炎的機遇期

  一是利用好公共外交手段,爭取國際話語權,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中美貿易戰以來,美國在國際社會對中國進行諸多類似於“經濟霸權”的形象抹黑,以至於此次新冠肺炎中國對世界各國的醫療援助反而引起了一些國家的貿易警惕,擔心對中國經濟過於依賴,但是另一方面,美國對新冠肺炎的汙名化引發世界人民對種族歧視的嚴重抗議使其自食惡果。關鍵時期,兩國外交部門在國家層面的互相質疑是不理智的,中國可以發動公共外交力量,在國外主要社交媒體和電視媒體中增加中國聲音的曝光度,普及中國為全球抗疫所做的貢獻和犧牲,澄清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敵視、對亞裔族群的歧視,緩解中國面臨的外交環境的緊張形勢。二是加快經濟復甦搶佔先機,吸引“回流”台商再次“出走”。雖然中國已經率先走出疫情陰霾,但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仍處在疫情的攻堅克難時期,中國在第一季度國內經濟停擺後還要面臨國際訂單取消的外貿形勢。此時應充分發揮國內市場的需求拉動作用和產業鏈完整帶來的充足生產力,推動國內經濟發展。台灣地區在疫情衝擊下同樣出現“寒潮”,但自愈能力不足,待疫情結束後,大陸作為世界最先恢復活力的市場,必然會吸引受損嚴重的台商緊急“回血” ,經濟發展壓力將是台灣當局在兩岸關係中除軍事安全壓力外的另一重要考量,台灣地區的地理位置和民族文化決定了兩岸經貿關係必然緊密連結,是無法迴避的客觀經濟規律。

  3、有節:堅持和平合作的發展主流

  中美關係在建交40年後,從“戰略協調”轉向了“戰略競爭”,但對於中國而言,衹有中美關係穩定才符合中國的根本利益。在應對美國打壓之餘,中方應繼續堅持和平發展的道路,努力尋求中美競爭中的利益平衡點,儘可能的減少美國中間人士的對華敵意,維護與美國友華派的穩定關係,從而牽制美國“遏制派”的極端行動,同時努力創造中美合作共贏的機遇,在中國利益不受侵犯的前提下保護美國利益的合理訴求,阻止中美關係向全面對抗的方向惡化。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美國近百名戰略界人士呼籲中美加強防疫合作,中國駐美大使也呼籲兩國同舟共濟,力促中美兩國相向而行。至於兩岸關係,衹有穩住兩岸和平發展的大方向,才能將美國的“台灣牌”柔力化解。由於台灣當局的“反中”行徑,台灣商界對今年即將到期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是否續牽充滿憂慮,大陸應把握台灣民眾的這一心理,向台當局施加壓力,督促兩岸關係重回和平發展的主線。而且由於“中華民國憲法”對“一中”原則的限定,加之民進黨內部也有呼籲蔡英文改善兩岸關係的聲音,如果蔡英文能在第二任期的就職演說上釋放善意,大陸就能藉此機會進一步推動兩岸融合進程,打消部分“急獨”人士對“兩岸脫鉤”的希望。

  在兩岸三方的較量中,美國自始至終都衹在乎打壓中國和維護本國利益的終極目標,一旦台灣問題的形勢對美國這一目標的弊大於利,美國在台灣問題上消耗的意願和支出將大打折扣,利益鏈關係為美國>台灣≧大陸。而中國追求的是內部和平統一與中美合作共贏的“共同命運”,既維護本國整體利益,也謀求兩岸特別是台灣人民福祉,又實現大國競爭的良性發展,利益鏈關係為大陸=台灣≧美國。對於台灣當局而言,從現實來看他們謀求的“台灣獨立”顯然與台灣人民的利益相違背,但在其主導的話語體系中“台灣獨立”即台灣地區的最大利益,如果美國支持這一目標,就是他們最大的“盟友”和“依靠”,如果美國不能給予理想的幫助,也不會成為他們的“敵人”。因此在台灣當局眼中,利益鏈為台灣≧美國>大陸。如果不能理清兩場較量中的利益關係,將會嚴重阻礙自身的政策判斷,為兩岸三方的發展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兩岸關係和平統一有利於將中美貿易戰對大陸和台灣的損害降到最低,正因為美國首先認識到這一點才加大打“台灣牌”的力度,希望台當局儘早看清真相,找準自身地位,與大陸一起共克時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