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中美貿易戰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20-06-01 00:02:45  


 
  政治方面,蔡英文的“抗中”法案和政策與美國連續出台“保台”法案相互作用,將兩岸敵對情緒炒至高潮;加之全球危機期間台當局政治化抗疫,甚至引起了島內民眾的反感。首先台當局通過政治示好換取美國多部法律和多次言論支持,除了已經通過的3部法律,還有多部法案在美國國會等候通過,如“台灣主權代表法案”、“台灣保證法”等等,對台灣問題的插手程度逐漸加深,甚至觸及兩岸關係的紅線。其次疫情期間民進黨當局的政治化抗疫嚴重傷害大陸民眾感情,一是在美國都改口的情況下仍將“新冠肺炎”稱為“武漢肺炎”;二是防疫雙標,將紐約和武漢兩城返台的民眾給予不同等隔離待遇,禁止口罩出口大陸卻向美國、澳大利亞捐贈口罩,“口罩外交2.0”甚至引起島內民眾的不滿。至於“反中親美”的實際效果如何,還需觀察世界衛生大會台當局是否能以台灣之名參加、現存15個“邦交國”是否出現斷交。但無論如何,美國對台支持建立在本國優先的原則之上,一旦利弊權衡有變,台當局尋求的“台獨”支持衹能做空。

  經濟方面,2019年島內經濟看似“驚喜”,經濟增長率兩度上調,重要原因在於台商投資回流、對美出口增長和美國經濟景氣紅利,②但中美貿易戰的持續緊張將長期不利於台灣經濟發展,特別是2020全球新冠肺炎的爆發直接打破台灣當局的“經濟算盤”。美國經濟在疫情期間受到重創,意味著一段時期內台灣經濟將失去美國經濟紅利;雖然因為中美貿易戰台商對大陸投資環境看衰,且大陸經濟同樣因為疫情遭受嚴重打擊,但大陸作為全球率先控制疫情恢復生產生活的地區,搶佔了2020年經濟復甦的先機,可能重新調整台灣投資者的節奏,將上一年向美轉向的腳步再次拉攏回來;疫情發生後民進黨當局相繼出台兩波“紓困”方案,實際效果卻飽受島內專家質疑,島內經濟的衰退可能迫使投資者將目光轉向更有活力的市場,阻礙“台商回流”的推進。進入第二任期,蔡英文以“經濟發展新模式2.0”繼續指導台灣經濟發展,但是新戰略中以AI、5G為重點的創新產業也是中美戰略博弈的重要內容,沒有大陸方面的支持,台灣在建設創新產業的路上將困難重重。

  三、中方反制應有理有利有節

  1、有理:做好打持久戰的充分準備

  中美關係和兩岸關係的結構性矛盾決定了中美貿易戰不會停,兩岸風波也不會止,中方未來將長期面對對外貿易和台灣問題出現的各種棘手問題,這是我們必須要做的心理準備和戰略準備。2020年4月,習近平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提出“要堅持底線思維,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對於中國而言,提升中美貿易戰的應對實力根本在於國家綜合實力的強大,而國家綜合實力的強大離不開兩岸的和平統一,這兩點也同時與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經走過量的積纍階段,中美貿易戰將質的提升顯得更加緊迫。長遠來看,一是要加快完善並升級產業鏈。21世紀前二十年的全球化大大提高了世界各國產業鏈的依存度,然而此次中美貿易戰和新冠肺炎的爆發,顯示出危機時刻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對一個國家的生存至關重要。中國與美國之外的其他國家相比產業鏈最為完整,這是中國在中美貿易爭端中的優勢,下一步還要將這個優勢更加突出,就是完善與美國相比的較為弱勢的上游產業鏈,才能減少美國對華貿易制裁的籌碼。二是要繼續堅持發展“一帶一路”倡議,深入參與全球自由貿易。“一帶一路”加緊了中國與沿線國家的經濟聯繫,特別是與歐盟國家的聯繫,為中國反制美國經濟要脅做出了巨大貢獻。在華為5G事件中,歐洲主要資本主義強國都抵制住了美國抗議,選擇與中國合作。因此在全球碎片化逐漸成為潮流之時,中國反而應該逆主流而為之,將“一帶一路”當作參與全球自由貿易的台階,通過“一帶一路”加強國內企業的生命力和競爭力,以高品質的中國製造和中國發明迎接自由市場的挑戰。三是細化台灣問題應對方案,牢牢鉗制台當局的“急獨”行動。雖然台當局尚未在官方正式層面提出“台獨計劃”,但目前島內已經有“急獨”分子將“制憲公投”再次搬出檯面,大陸可以順其道而行,制定“反台獨”李克特量表,按照對兩岸統一的危害程度將“台獨”行動分類,申明對不同程度的“台獨”行動大陸採取的不同程度的反擊行動,防止台當局和美國將兩岸關係推到不可挽回的嚴峻形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