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從張藝謀“三槍”說起:娛樂過度會造惡

http://www.CRNTT.com   2010-02-19 11:41:19  


 
  最近二十年來,第一方面的研究,不時尚頗堪一讀的新作問世,尤以近現代史研究領域最為突出。而後兩方面,確乎乏善可陳。舊的立場、觀點、方法日益被拋棄,新的則未見提出,或徒有種種來自西方的史學理論,而未見運用這些理論的成功之作。由此產生的後果是,今日中國讀史者,已經喪失了對中國歷史的總體性認識,而困擾於嘩眾取寵的講史秀、刻意翻案的顛覆狂、專發隱私的窺陰癖、以及偏好借古喻今而不惜歪曲歷史的影射工作者……眾多教授副教授博士們按照“學術規範”,炮製具有“國家項目”地位的專著、在“權威”、“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出版後將其冷藏在光碟、數據庫和圖書館里,或幹脆從印刷廠直接進了造紙廠化漿池。在網上,歷史叙事正經由網絡寫家之手,變成一場全民參與的後現代文化消費狂歡。歷史正在如此消費中澌滅。太炎先生嘗言,“國無史,則人離本。”(《春秋故言.檢論》)今日中國,幾成無史之國;今日中國人,實乃無本之人矣。

  物極必反。當陳腐的意識形態更其腐朽,當體制內的史學日益僵化,當消費狂歡的興奮點轉向下一個目標時,新的、好的歷史叙事,在這些莊嚴熱鬧場面之外,誕生了。

  什麼是好的歷史叙事

  什麼是好的歷史叙事?首先是非功利的“為己”之學,而非為政治、威權、職稱和地位的“為人”之作。其次是依賴於知識、規範而不以知識和規範為目的的真學術創獲,而非徒有規範實則空疏的偽劣“巨著”。這些好的叙事者,當然是民間的學者而非學院的教授,或是身在學院而心在江湖的另類、邊緣人。他們是出於文化使命,個人興趣從事研究的寫作者,而非為了吸引大眾眼球以牟利的學術販子,文化商人。

  我這里說的歷史叙事,是具有通史性質、但絕對不同於一般通史的《文化的江山》。

  且看作者開宗明義如何說:歷史的中國有兩個,一個是我們熟知的王朝中國,一個是貫穿了所有王朝而容易被忽略的文化中國。王朝中國興亡交替,未有千壽無疆者,文化中國則越千年,歷百世,而且還在發展中。

  “王朝赫赫,為歷史表象,江山默默,乃歷史本體。”

  讀王朝,有三種眼光。一是站在帝王角度,用司馬光資治的眼光,看到的是王朝興亡交替的經驗教訓;二是站在仕宦者的角度,看到的是政治的權謀詭計以及兼濟獨善的仕宦哲學,傳統走仕途者主要從這里汲取營養;三是站在階級鬥爭的角度看,則成王敗寇成為王朝興替永恒的邏輯,造反有理獲得道義合法性而一切超越性價值被徹底擯棄。
 
  重讀中國歷史,要把歷史放到江山中讀。江山里讀什麼?一曰人:看那些有性格,有人情,有智慧,有操守的人,從孔子到屈原,從孫武到範蠡,從夏桀殷紂到夫差勾踐,作者看到的不是帝王,而是活生生的人。二曰詩:詩里有真性情的流露;有文化的創造與承傳,有禮儀與“憂雅”的君子風度,甚至有民主政治的嘗試與探索。三曰哲人與思想。四曰戰士與策士。五曰山岳河流,香草嘉木……這些才是文化江山的靈魂和主體。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