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袁偉時VS杜維明:如何看待中國傳統文化

http://www.CRNTT.com   2011-01-02 09:32:44  


 
  當時有一股逆流——冷戰。從更高的層次看冷戰,是反文明、反對自由、民主的勢力跟自由、民主、法治勢力的對抗。

  應該在這樣整體的情況下,來思考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在歷史上的貢獻應該肯定,但是不能否定中國傳統文化有其天生弱點。例如,雖然有一些抗議精神,但是制度上沒有形成分權制約,這是一個明顯的弱點。另外,沒有形成法治精神,它對經濟自由也是壓制的。結果,市場經濟和現代社會制度在中國傳統文化裡面發展不起來。再加上先秦諸子的思維方法的弱點:缺少邏輯、實證精神,中國傳統文化也發展不出現代科學。

  在這樣的情況下,當東方社會要轉化為現代社會時,會面臨一個抉擇:你要不要接受以西方為代表的現代文化?這關係到一個國家的盛衰和人民的福祉。

  中國為接受現代文化整整付出了一百年的代價。這一百年怎麼算呢?從鴉片戰爭到義和團整整六十年,經歷六次戰爭,五次是對外戰爭,有一次是內戰。六次戰爭加上自然災害,造成1億多人非正常死亡,然後才知道不能抵抗現代文化;經濟上來講不能抵抗市場經濟和全球化的趨勢。

  進入20世紀以後,從慈禧太後推動清末新政開始,一直到30年代,一共37年。那個時候總的說來——特別在經濟上是接受現代文明的,要改造中國的社會,從制度到思想文化都加以改造。那個時候有很輝煌的成就,但是也出現很多問題。

  到了40年代,中國開始迷茫了,從40年代到70年代末,迷茫了40年。40年代迷茫在哪個地方呢?從國民黨到共產黨,包括中間的民主同盟,都認為應該接受計劃經濟。中間派還認為在資本主義跟社會主義之外,可以走第三條道路。所謂第三條道路就是接受蘇聯的計劃經濟,而與自由民主結合起來。接踵而來的是內戰。發展到後來,就是中國30年的計劃經濟,包括個人自由受到不應有的剝奪那樣的一個很大的迷誤。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以後,這30年又扭扭捏捏回到接受人類共同文明的軌道。

  概括起來,就是從鴉片戰爭到現在170年,100年是迷茫的,70年比較清醒,願意接受人類共同的現代文明。但是我們知識階層的一些人現在還在製造各種藉口,來抵抗人類的現代文明。

  一個藉口是反對西方中心論,認為人類文化是多元的。這對一個落後國家,對東方國家聽起來很舒服。但你就不知道人類文明已經進步到那樣一個階段,你不接受它,必然帶來災難。不少人至今不承認這個結論,還在拼命辯論這個問題,我想這太落後了。

  還有一個藉口是不要拿現代西方文化同傳統中國文化比。但是,現代文明是無法遮蔽的一面鏡子。在它觀照下,為什麼兩個不同體系的傳統文明,一個自行轉化為現代文明,一個卻至今仍在蹣跚學步?這是無法回避的考題。

  現在歷史轉折到了一個新階段,假如中國人、中國的知識階層想要在文化上有新的建樹,就要看到世界大同年代到了。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經過冷戰付出很大代價以後,現在世界大戰危險沒了,甚至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危險也基本消失了。一個全球化時代、區域化時代,世界政府的雛形或者說地球管理委員會的雛形浮出水面了。從政治上來看有聯合國大會、安理會;經濟上有國際貨幣組織、世界銀行;還有科教文組織、國際法院等等,都是地球管理委員會的雛形。在這個時候,思想文化就要相應調整。中國的知識分子、思想家看不到這個變化,老想我要將儒家文化怎樣發揚,沒有想應該將世界上的一切文化的精華吸收過來,創造新的思想理論,幫助人類更好地生活。

  我認為現在的主要問題在這裡。假如你還停留在康有為年代,康有為的《大同書》是非常落後的一個理論。《大同書》是在100多年前提出來的,它設計的大同世界,沒有私產,嚴格監控私人生活和言行;婚姻應該怎麼樣,家庭應該怎麼樣,全身毛發剃光,“一毛盡拔”,全都規定好了;荒唐之極。接受和實行他那個理論,等於將毛澤東的人民公社提早五十多年罷了。

  現在面對新的世界情況,全球化的時代你怎麼樣找出一個新的理論,引導人類前進。比如現在,一些東方國家,某些伊斯蘭國家甚至還沒有走出中國曾經經歷過的一百年的困境,仍然認為不應該接受現代文明。

  反對西方中心論,這個藉口是非常荒唐的。所以我認為,現在知識分子的責任就是要澄清這些混亂。中國的新左派、國學派(不是杜先生,而是蔣慶他們),鼓動狹隘民族情緒。他們的觀念非常落後,我聽起來他們好像對世界歷史缺乏基本常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