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袁偉時VS杜維明:如何看待中國傳統文化

http://www.CRNTT.com   2011-01-02 09:32:44  


 
  杜維明:我加一句,極端的民族主義不是民族的自信,這兩者有根本不同。納粹的產生,不是來源於德國人的自信,而是產生於極端的民族主義。袁老師的這個批評,代表了很多人的心態。因為受到現代西方現代化的刺激,我們的危機感與這些有直接的關係。現在西學的影響已經很大了,我常常說,我們現在的文化傳統之中,傳統文化的聲音是非常薄弱。所有中國知識分子的文化傳統中,西方文化的因素是非常強的。比如語言就很明顯。所有政治、經濟、社會、哲學、宗教這些名字都是外來的,是通過日本傳來的,以前中國沒有哲學。日本的西周翻譯出來的,中國沒有社會學,也是從日本過來的。我想嚴複想把society翻成群,比較符合中國的傳統,不過大家沒有接受,接受日本的社會。所以我認為西學的影響太大了。

  但是,如果一天到晚要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找現代的因素,這也有危險,我也不贊成。袁老師說因為我們沒有民本,所以沒有發展成民主制度,這些我部分贊成。但是我的意思是什麼呢?我認為西方或美國發展的過程,也就是在這兩三百年的事情,裡面也非常複雜。比如說,美國的女性好像要到60年代才能夠投票,這個過程也很漫長,但是我們決不能以過去的緩慢速度為現在找借口。我們了解西方文化的發展的過程,了解中國文化發展的過程,有很多值得比較的地方。甚至我認為,現在的時機已經成熟了,不同的核心價值之間的文明對話的已經有了氣氛與基礎。

  如果照袁老師的思路,我要這樣補充:自由、民主、人權、法治這些觀念都是現代不可或缺的,同時現代性面對21世紀的生態環保等等問題,其中有精神的沒落,有各方面大的問題,所以還要把很多的其他文明的價值帶進來。在自由之外要帶進什麼呢?要帶進公正。在理性之外,要帶進來同情、慈悲。在法治之外還有禮讓的問題。個人的尊嚴以外,還有社會的和諧。這些問題就是說,現代西方所代表的基本核心價值,是扎根在西方的普世價值,但同樣有一些可以是扎根在中國東方的普世價值。

  剛才講到中國的危險,但西方的危險同樣太多了。我們知道美國現在成為一個宰制性的國家,它不是一個體現自由民主的國家。甚至打伊拉克時,他們僅僅用一個猜測,也可以說是謊言。可以說美國社會內部的民主制度相對比較完善,三權分立,互為制衡。但國際間的政治民主制度根本沒有建立,更談不上完善。不論金融貨幣,還是民主制度,基本美歐說了算。我的朋友亨廷頓,提出“文明衝突”。他晚年的時候說,如果文明有衝突,那麼文明對話更為必要。西方文化人對他們自己文明的缺失的反思,在很多方面,比東方文化人更深刻,反思的力更強大。

  剛才講生態環保,他們處理生態環保,處理各種女性主義的問題,比我們覺悟得早,也很嚴謹。我們要向他們學習。但是,最殘忍的納粹,極端的集體主義,或者最先進的自由民主的鬥士,這些也都在西方文化中出現的。

  我現在這樣說一下,袁老師可能同意。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西方對東方文明、對中國文明,他們有所學習,有很多回應。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德國的斯賓格勒講西方的沒落,那個時候在法蘭克福有建立一個中國哲學的研究計劃。中間什麼人參加呢?西方的馬丁布伯、榮格,年輕的海德格爾,西方最傑出的這些人物,他們真正研究《易經》。他們有《易經》研究會,還研究中醫,提供了最好的關於中醫的理論,這個地方我剛剛去過,他們建構的對話機制已經有三四十年。

  二戰以後就非常奇怪,有美國的馬歇爾計劃,歐洲知識分子基本上認為,我們沒有能力自救,美國的宰制性越來越強,達到了一種狂妄的地步。日本的殖民也是在美國的控制之下,逆來順受。美國從來都是傲慢的對待他們。學習文明是東亞的特色,更是中國人的特色,正因為有100多年的困難經歷,正因為我們覺得非向西方學習不可的情緒,正因為我們對傳統文化感覺失望,一批知識精英在“五四”以前,就經決心向西方學習了。在文革以前,中國向俄羅斯學習,也非常強大。現在大半的中國的知識分子,對西方的了解比對自己傳統的文化得了解還多還廣泛 ,特別對美國。可是美國人對東方的了解非常缺乏,因為他們太傲慢,他們認為所有的普世價值都在他們那邊,它們不需要向我們學什麼,他們會出了很大的問題。現在他們除了金融問題,今後也會在文化層面出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