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蔣經國眼中的共產黨

http://www.CRNTT.com   2011-05-26 14:45:10  


 
  讓台灣民眾有“幸福感”

  1月13日是蔣經國逝世23周年的日子,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和國民黨副主席、蔣經國之子蔣孝嚴前往蔣經國陵寢祭拜。馬英九神情肅穆,在陵前靜靜追思良久,才鞠躬步出。蔣孝嚴則不忘在父親陵前報喜,宣布兒媳懷孕4個月,蔣家將再添金孫。同日,台灣推出電視節目《蔣經國紀事》特輯,詳細描述了蔣經國與女兒蔣孝章的父女情。幾天後,台灣“今日新聞網”舉行了一項名為“辛亥百年幸福影響人物”網絡民調,讓台灣網友票選“誰讓你感到最幸福”。結果,蔣經國高居第二名,是唯一獲選的政治人物。

  1月22日,江西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宣布,蔣經國於1942年公布的《新贛南家訓》文告,以及他的外室章亞若舊居龍南會館等一批文物,正式入選江西文物“百大新發現”。隨後,在江西省政協第十屆四次會議上,民革江西省委上交提案,建議開發“蔣經國在贛南”活動舊址:“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蔣經國實施‘贛南新政’,在當地留下美譽。蔣經國舊居、中華兒童新村等地,理應打造成一條精品旅遊路線。”

  4月6日,蔣經國的故鄉寧波舉行了一場莊重的捐贈儀式。曾長期擔任蔣經國私人秘書的宋時選的後人,將12幅反映蔣經國生活、工作的珍貴照片和其他資料無償捐贈給寧波市檔案館。

  堅持一個中國,反對“台獨”

  蔣經國之所以獲得人們的肯定,是因為他在晚年推動了兩岸關係的“解凍”。

  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曾說:“台灣媒體針對台灣地區歷任領導人的貢獻,做過多次民調,經國先生總是名列第一,滿意度高達七成。”馬英九的副手蕭萬長說:“我們很難想象,若非經國先生在辭世之前做此決策(指開放台灣人士赴大陸探親),後來還不知道需要多久才有人能夠踏出這歷史性的一步。多年來,‘開放大陸探親’的滿意度,在相關之民調中,都領先其它任何公共政策。”

  台灣《聯合報》在紀念蔣經國誕辰100周年時發表社論稱:“蔣經國一生集其大成的功業,就在毅然實現解嚴及開放兩岸交流;這正是他油盡燈枯、嘔心瀝血之作。如今回顧蔣經國的施政,雖亦不無猶豫曲折之時,但大體上則可謂是其道如矢、一往無前;他的每一重要步履,可說皆是為‘民主進階’及‘兩岸和解’在做積蓄及準備,而最後他在向國家及歷史繳卷時,也交出了解嚴及兩岸開放的漂亮成績單。”

  中國共產黨也給了蔣經國一些肯定的評價。1988年1月13日晚,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中,播音員張宏民身著黑色中山裝,表情凝重地播報了第一條新聞:蔣經國在台北逝世。第二天,國家領導人發表談話,肯定了蔣經國先生堅持一個中國、反對“台灣獨立”、主張國家統一、表示要向歷史作出交待、並為兩岸關係的緩和作出一定的努力這一系列行動。中共中央以及有關人士和蔣經國在大陸的親屬都向台北發去了唁電。

  大陸一位學者在評價蔣經國時這樣說:“有的時候,特別是關鍵時刻,一個處於關鍵位置的政治人物,他的取向、選擇往往能決定歷史的走向。”可以說,在兩岸關係上,蔣經國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