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蔣經國眼中的共產黨

http://www.CRNTT.com   2011-05-26 14:45:10  


 
  讓台灣老兵回鄉探親

  蔣經國與蔣介石一樣,一生奉行“一個中國”立場。他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到:“兩岸是血脈同根。政治歧見難道一直能夠讓台灣海峽成為阻隔民族來往的鴻溝嗎?重建一個自由、民主、統一的中國,既不是夢想,也不是幻想。”

  但迫於兩岸政治角力,他做出了一些符合國民黨政治利益的決策。1979年,中美建交後,為了安撫黨內和民眾的情緒,蔣經國奉行“三不”政策,即與大陸“不妥協、不談判、不接觸”。此提法一出台,立即遭到海內外輿論的批評。人們要求蔣經國順應時代發展,實行新的大陸政策。“開放老兵回大陸探親”就成了突破口。

  國民黨敗退台灣時,帶來數十萬大陸籍軍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兵們處於被排斥和孤立無援的境地。同時,台灣當局禁止退伍軍人返鄉。這些已近垂暮之年的老兵無法回歸故土,不滿情緒日益高漲。

  上世紀80年代中期,蔣經國深切感到,再也無法以任何理由禁錮民眾返鄉探親的願望。他命令時任國民黨中央秘書長的馬樹禮召集有關部門,研討開放赴大陸探親問題。馬樹禮最初的方案是讓赴大陸探親的人數盡可能少。蔣經國對此很不滿意,安排幕僚馬英九繼續研究可行性方案。李煥受命出任國民黨中央秘書長後,很快訂出了相關方案。

  當時國民黨黨內對開放到大陸探親意見並不統一。李煥主張把開放探親看作是調整大陸政策的第一步,隨之可以開放旅遊、貿易、文化交流等。而國民黨的保守勢力則主張只開放探親,不涉及其他領域大陸政策的調整,維持兩岸的敵對狀態。

  蔣經國對李煥的方案深表贊同,並讓其盡快落實。1987年10月15日,時任“內政部長”的吳伯雄奉蔣經國令宣布台灣人士赴大陸探親的具體辦法,決定自11月2日起施行。如今,台灣同胞往返大陸的人數已由最初的千餘人,達到每年500萬人次。追根溯源,蔣經國審時度勢順應時代潮流,功不可沒。

  一盤讓他感動的錄像帶

  1987年,蔣經國次子蔣孝武的前妻汪長詩與其父汪德官從瑞士日內瓦去台灣探望病重的蔣經國。途經香港時,時任新華社香港分社台灣事務部部長的黃文放到賓館探望,並托他們帶一盤錄像帶給蔣經國。

  對汪德官父女的到來,蔣經國非常感動,仍以“親家公”和“兒媳”相待。汪德官瞅準時機,將黃文放所托的錄像帶親手交與蔣經國,並說:“這是那邊一位朋友托我帶給您的。”

  蔣經國知道這位老親家與國共兩邊都有交情,馬上讓侍從退下,獨自與汪德官父女一起播放觀看。電視屏幕上,出現了一幕幕在蔣經國記憶中既熟悉又模糊的場景:秀美的浙江奉化溪口鎮、蔣介石出生地玉泰鹽鋪及其成長時居住的地方風鎬房、蔣氏宗祠、蔣經國曾住過的洋房……白岩山上蔣經國祖母的墓地更是修葺一新。

  看到這一切,蔣經國情緒非常激動。當屏幕上出現當地官員和民眾紛紛向其祖母、母親墓祭拜的鏡頭時,他的眼淚止不住流淌下來。看完錄像帶,蔣經國對汪德官父女動情地說:“共產黨的情我領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