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 
中評論壇:世界經濟形势展望與中國應對

http://www.CRNTT.com   2012-03-02 00:25:27  


 
  通過財政和金融手段來應對具有長期化趨勢的經濟衰退,亞洲的發展中國家是不能和美國、歐洲相比的。美國和歐洲會通過量化寬鬆手段來不停的加速製造應對危機的“彈藥”,美國第三次量化寬鬆政策實施的可能性增加。現在歐洲也提出它有政策選項,通過歐洲中央銀行來印歐元,在經濟危機持續效應下,亞洲的發展中國家是打不起這個消耗戰的。以前看到一個笑話,說鄰居家失業了,是經濟衰退了,等到我們自己失業,就是面臨真正的經濟蕭條了。這可能就是亞洲地區面臨的問題。我們老看到美國、歐洲的問題,但是我們自己一定不能低估危機的傳導效應,危機離我們越來越近。比方說第一次G20,過度關注美國的次貸危機;現在又都在討論歐元危機,那麼這就造成了經濟風險的一些盲點。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新的更大的風險,正在醞釀當中。我們注意到目前亞洲,本來很多國家都處在逐步加息的週期中,這對於應對通脹應該是非常合理的一種回歸。但是由於歐債危機,很多國家現在終止了這個步伐,而且迅速轉向寬鬆的政策,包括像日本、新加坡、印尼都採取了寬鬆的貨幣政策。中國現在也是陸陸續續的放出風聲,有可能要轉變貨幣政策。但是對於這樣一些舉措,它可能造成的影響,我們要做謹慎的分析。目前亞洲地區和國家的通脹,它是不是已經到頂了?它上升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亞洲發展中國家依舊面臨國內較高的通脹壓力。目前國際範圍內的食品、石油等大宗商品的價格都已經有了很明顯的上升,國際範圍輸入性通脹,對亞洲國家的壓力也是比較大的。

  如果這個時候再過早進行新一輪的刺激,無論是國際層面,或者對於相關國家內部也好,都有風險。有資料表明,目前亞洲的十一個國家和地區,有八個國家和地區的通脹率仍然高於基準利率。在這樣一個背景之下,繼續要放鬆貨幣的政策,極有可能造成滯脹。所以,不能低估亞洲可能承繼經濟危機傳遞效應而造成的後果。而且從亞洲地區和國家的經濟承受能力來說,它所造成的負面衝擊可能會遠遠大於美國和歐洲。

  應從多種途徑來化解亞洲國家和地區所可能受到的危機的負面衝擊。美國和歐盟,作為亞洲地區一個長期的非常穩定的商品出口地,從這個背景上來看,我們很難去對它們發生的危機,作出一些類似於隔岸觀火的評論。因為畢竟美國歐盟跟我們不是表面上的“隔岸”,中國等亞洲地區和國家與美歐的經貿聯繫非常密切。所以我們說救也好,幫也好,不管是哪一種做法,確實亞洲國家和地區對於美國和歐盟的問題,不能無動於衷,通過合理的方式,去幫助他們,確實也是幫助我們自己,而且從長期來看,這種幫助的價值是非常大的。因為從08年到現在,亞洲國家一直在說,要用自己的內需來替代外需,但是從目前來看的話,這種轉變非常有限;而且這種轉變的效果,也並不是很好。因為內部需求跟外部需求,確實不是簡單的替代關係。所以對於這個問題我們要有一個長遠和平衡的謀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