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 
中評論壇:世界經濟形势展望與中國應對

http://www.CRNTT.com   2012-03-02 00:25:27  


張茉楠
 
  美國有沒有可能出個QE3之類是各方所關心的。QE1、QE2已經出台了。目前我們的認識大多僅僅停留在就是轉嫁危機的層面。轉嫁的作用無疑是有的;但是我個人感覺不僅停留於此。為什麼?實際上美國之所以能這麼做,關鍵一點就是美元的地位。有稱之為美元專有權。但實際上,美元的地位主要取決於世界各經濟體的選擇,而不是一種規則。比如,並沒有規定中國企業購買美國企業的產品必須用美元支付。以美元交易實際上是雙方從利益角度出發的一種選擇而不是一種規則。

  為什麼大家還要去選擇它?有很多原因,其中一點恐怕還歸結於創新。因為現在世界上很多的包括衍生品在內的金融產品都是建立在美元的基礎上。這就意味著,這些衍生產品出來以後,雖然是有風險,但也意味著相應的避險的手段的出現。因此美元的避險手段也是最多的。而在金融創新領域,美國雖然佔有量較大,但基本不存在壟斷性規則,更不存在非經濟因素保護下的壟斷。

  在金融創新方面,恐怕很多發展中國家難有較大建樹。歐洲和日本有能力充分利用了這個平台,推出與美元可以掛鈎金融產品。因此可以充分的利用以美元為基礎的這種金融創新的產生的機會與利益。當然,歐洲與日本自己也會有一些創新。中國也不是沒有,但是很少,比如說,1990年代初的美元B股,實際上從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金融創新,而且是跟美元掛鈎的,但是這個比較原始。

  我對美國經濟的總體看法是:脆弱復甦,但肯定步入復甦的軌道。脆弱的原因主要不在於缺少刺激措施,而在於美國政府在應對中以調整為主,以解決問題的根源為主而不是簡單的刺激GDP的這樣一種思路方式。

  值得強調的是,對於美國,我們不應該簡單的把它看作是我們的對手。其實美國就是一個交易體。當然,這一觀點僅限於財經領域。軍事領域、政治領域另當別論。美國與中國只是一個交易的關係。經濟中的所謂衝突也只是交易中的分歧而已。我大致就說這麼多,請多指教!

  郭震遠:好!下面小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