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深度揭底:美國五大投行盛衰記

http://www.CRNTT.com   2009-01-09 11:34:50  


  
   
  
  (2) 
   
  過去這大半年裡,我們經歷了華爾街傳統五大投行由盛至衰的全過程。從貝爾斯登3月中在聯儲的操縱下賤賣給摩根大通,到9月中雷曼破產,這中間的時間稍微長點兒,正好半年,可是由雷曼再往後就快得多了,美林被打包甩賣給美洲銀行和雷曼是同時發生的事,確切的說,這兩件事是相互照應的。 
   
  自此以後,短短的一兩個月裡,高盛和摩根斯坦利的股價就像過山車一樣上下亂顛,把股東們晃得暈頭轉向,又好比趙子龍踏曹營,被大大小小熊市莊家殺了個七出七入。最後高盛和摩根斯坦利高舉小白旗,聲稱我們不玩了,我們集體申請成為商業銀行,我們自此和普通傳統意義上的商業銀行同分財政部救市基金這一杯羹,大家都是道上出來混的,以後還望彼此有個照應,雲雲。到了這一步,一百多年的投資銀行這個商業模型終於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走向了暫時轉入幕後的漫漫長路。 
   
  這些投行的業務,很大一塊收入來源是做大大小小對衝基金的主要經紀,也就是為基金提供融資,托管資產,執行交易。這部分收取的費用和利息非常的可觀,尤其是過去這幾年。僅僅七年前,人們對對衝基金的神秘感比現在要多得多。傳統的共同基金仍然是決定大市走向的根本力量,所有共同基金加在一起的市值規模大概是6萬億美元,對衝基金只有這個數字的十分之一。經過過去五年的高速發展,對衝基金的整體行業規模,就和基金經理的個人財富一樣的急劇膨脹,尤其是經過了07年的盛景,全球對衝基金加在一起,已經儼然有兩萬億美元的規模,已經再也不是共同基金眼裡的小弟弟。 
   
  對衝基金和共同基金的一個主要差別在於投資杠杆的使用。美國證交會規定,大部分證券類共同基金一般是不可以像普通投資者那樣使用杠杆進行投資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作為散戶的我們普通老百姓,比他們幸福,還可以向券商借錢消費買股票。對衝基金就根本不一樣,簡直根本就是兩碼事。很多對衝基金的投資策略,是必須建立在大幅度的杠杆基礎上才能獲利的,如果套利的利差空間非常小,基金就必須通過加大融資規模來提高杠杆,希望能把小幅度的利差放大幾倍,十幾倍,幾十倍,這樣,去掉返還券商的利息以後,才有正回報。從投行這些券商的角度來說,對衝基金使用的杠杆和他們收得的手續費利息收入是成正比關係的,所以在經濟大好,證券市場空前繁榮的時候,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用杠杆投資武裝起來的對衝基金,實際投資的市值成倍的增長;再加上全球證券市場大好,對衝基金吸引了不少共同基金的老客戶。此消彼長,終於壓倒了共同基金,成為了左右大市走向的一只主要力量。 
   
  說起傳統共同基金的客戶,很多是州政府縣政府公用事業人員的養老金,社會保障金,大學院校科研機構的基金會,以及大公司退休賬戶。這些錢,多年以來一直是放在共同基金的比重多,放在對衝基金的比重少,而且差的不是一點半點。原因無它,只是風險控制作祟。傳統意義上認為對衝基金缺乏證交會的監管,投資策略不透明,投資報告效率不高,資本流動性極差,對於風險控制要求很高的掌管廣大美國人民退休賬戶的投資決策人來說,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顧慮。 
   
  本來麼,勞動人民辛辛苦苦幹了一輩子,血汗錢積攢下來不容易,每個月兩次的工資單,政府自動自覺的幫你扣掉了一定百分比的錢,放到你的退休賬戶裡去,生怕你忽然豪氣大發或者利比多作祟,一不留神把棺材底兒給花了,這樣做美其名曰是替你強制省錢,好比當年小霸王學習機的廣告詞兒,為了將來打基礎!作為管理這樣一筆龐大資本的投資經理人來說,對於風險嚴格控制,自然也是可以理解的了。不怕少掙點兒,關鍵是別賠本兒。 
   
  自我踏上美國這片土地以來,就影影綽綽的一直時不時聽到一個說法,投資於股市的長期回報是8~10%甚至更多。這個說法是如此的深入人心,以至於我經常在腦海裡反映出那句話:“一個幽靈,一個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徘徊。”
   
  倒不是說這個說法不正確或者是很正確,此時此地不是忙著下定論的最佳時刻。這個理論有很多的數據支持,在這次的金融海嘯之前,沒有人敢於像禰衡出班罵曹那樣,來挑戰這個說法的權威性。可是,當人民群衆在享受了多年的百分之八到十之後,在經過了熱熱鬧鬧的幾年股市房市雙豐收之後,在看到了對衝基金高風險高回報(主要是後者)的現狀以後,坐不住了,要求投資管理人向更高的標准看齊,與時俱進,爭取更上一個台階,把提高投資回報的活動推向一個新高潮。在這種大環境之下,很多機構投資者,把旗下管理資本於對衝基金的比重大幅調高,相應的降低了共同基金的比重。 
   
  這一點,我從我們公司自己的組合基金(fund of funds)過去八年的發展來看,看得很清楚。在基金剛剛創立的頭兩三年裡,和其它許許多多的小規模基金開始的歲月一樣,投資者多數是來源於公司創辦人,大老板的幾十年華爾街的關係網,多多少少也能扯上點兒關係。有很多是大老板當年在大摩和所羅門兄弟公司將近二十年的時候結交的同事,朋友,職業夥伴,合夥人。這些人的一個共同特性就是,他們都是富人。動輒上千萬的身家,應該說够這個級別了吧。他們很多人提供了自己退休金賬戶中的很大一部分,在基金早期的時候,這些資本,我們市場部公關贏來的每個一百萬的管理資本,都來之不易,有時候甚至是降低最低投資金額的門檻,五十萬也可以。 
   
  隨著時間向前推移,公司的業績慢慢成長,大環境慢慢從01年的科技股泡沫中恢復過來,我們公司旗下管理的資本的組成,也隨之逐漸出現了大學院校,畫廊博物館的信托基金,縣政府的養老金,州鋼鐵工人聯盟的退休金,等等。這些投資來源的多樣化,是每個人都樂於看到的,它降低了資本成分過於單一的風險,同時也在向未來潛在的投資者作出無聲的表示,公司慢慢成熟了,再非吳下阿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