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深度揭底:美國五大投行盛衰記

http://www.CRNTT.com   2009-01-09 11:34:50  


 
   
   (9) 
   
  在高盛旗下的全球阿爾法基金,量化交易模型主要關注六個方面的參數:盈餘水平(earnings quality),當前定價(valuation),盈利程度(profitability),股價變化趨勢(momentum),分析師看法(analyst sentiment)以及管理層影響(management impact)。在這幾個指標上建立起來的交易系統能够根據當前的股價水平,給出買進或者賣空的信號。很多量化基金的模型都與此類似,加上廣泛採用高頻交易,貢獻了市場相當部分的交易量。 
   
  我們曾經在這類量化基金年景好的時候--也就是07年8月之前--有一次電話會議中詢問過,既然基金的表現如此穩定,為什麼自從三四年前以來一直就對所有投資人關閉,不再接收新的資金進來。得到的回答是由於交易對象主要是羅素2000指數(Russell 2000)相對應的中小股,由於股票流動性(liquidity)的限制,不可能把基金的規模放大很多倍,而且根據內部的虛擬交易模型驗證,如果管理資產規模比現今擴大僅僅一倍,那麼交易手續費就會蠶食掉大部分盈利。可見這樣的高頻交易模型(high frequency program trading)裡,價差套利被壓縮到了多小的程度。為了加大套利空間,快速有效的一條路就是加大杠杆。 
   
  前文提到的博格基金的杠杆只有200%,也就是做多100%同時做空100%,相比其它大基金這實在不能算是很高。高橋旗下的統計機遇基金在8月之前,做多用了369%的淨資產,做空用了365%,總計734%。艾鳩耳旗下的絕對回報基金,做多991%,做空1079%,總計杠杆率達到2070%,也就是說每100萬元的淨資產,艾鳩耳拿來向主要經紀的券商融資買入991萬元的股票,同時再賣空1079萬元。 
   
  這樣可觀的杠杆率之下,回報又有多高呢?在07年前六個月,艾鳩耳絕對回報基金淨收4.3%,而高橋損失了-4.3%。 
   
  太多的錢,追逐太少的機會,這就是絕大多數量化市場中性基金的現狀。 
   
  8月13日雷曼兄弟公司分析師馬修羅斯曼在電話會議中提到,在月初發生的量化基金同時大規模虧損,如果按照他們自己的模型,那應該是10000年才有一次的事件。別家投行的分析報告裡也首次提及了相當於25倍西格瑪(sigma)的極小概率事件發生幾率。 
   
  誇張啊。 
   
  在統計學裡,西格瑪衡量了正常狀態下偶然事件發生的幾率。偏離平均值正負一倍的西格瑪之間的發生幾率大概是67%,兩倍就上升到了95%,也就是說,二十次裡只會發生一次偏離在這個範圍之外的可能;如果再繼續擴大到三倍,這樣的極小概率事件發生幾率只有0.3%,也就是說,三百次裡大概會有一次。如果是六倍的西格瑪,那麼有99.99996%的可能不會發生,以天計,相當於2500000天裡只有一次。 
   
  這樣極小概率事件,在8月初已經連續發生了3次,在3天的時間裡,大多數嚴格按照既定交易模型執行的量化基金,平均跌去了-15到-20%。直覺告訴我們,如果模型告訴我們這些事情根本不會發生,可是現實裡市場上實實在在的發生了,那麼模型和市場之間,只能有一個是對的。這只能是市場。市場,永遠是對的。 
   
  無論哪家基金,採用的模型如何的高深莫測,它們之間有很多特征是相同的,不論交易的對象是股票也好,可轉換期權也好,歸根結底,對於基本面觀測的指標大抵上就那麼些,如果將這些指標作為參數寫到交易模型裡去,那麼考慮到這些量化基金的規模,和它們廣泛應用的高杠杆交易率,對於那些最能引起注意的股票來說,每一支身上集中的資本規模,是相當驚人的。這就是所謂的集中風險(concentration risk)。 
   
  在所有量化交易的對衝基金裡,單向做多的基金資產總額大約有一萬兩千億美元,但是這部分基金杠杆用的少;相對應的,採用多空策略的基金總額大約是兩千億美元,可是這些基金廣泛採用平均四到六倍的杠杆,所以使用的實際資金總量也有一萬億之巨,加在一起,保守來算,大約有兩萬億美元的資金總量。八月初的頭兩周,那些被這些基金集中擁有的股票,跌幅遠遠超過了那些相對冷門的股票。同時,越是使用杠杆多的基金,跌的越慘。 
   
  全面否定那些交易模型,大概也是不合適的,在常規的市場環境下,這些交易模型給基金經理帶來了持續穩定的現金回報。可是做這行的都是人中龍鳳,英雄所見略同,想到的點子全都一樣,賺錢的股票也都是殊途同歸。問題來了,當絕大多數人步調一致一起賺錢的時候,是誰在賠錢?反過來說,當這種一榮俱榮的情形成為潮流以後,接下來是不是就會一損俱損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