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20年後看東歐轉軌

http://www.CRNTT.com   2010-04-21 08:38:11  


金雁老師在67期講堂現場
  中評社北京4月20日訊/去年11月,在倫敦經濟學院舉行了一次蘇東劇變20周年的討論會,劇變中的主要人物如前捷克總統哈維爾、前斯洛伐克總理楊•卡諾古斯基、前波蘭總理別萊斯基、前匈牙利外長耶森斯基等悉數到場,會議名為“鐵幕崩潰20年後,我們的夢想真的成真了嗎?”。的確,人們都在關注:“鐵幕”崩潰20年後,東歐的夢想真的成真了嗎?著名俄羅斯、東歐問題研究專家金雁教授19日在此間燕山大講堂作了《20年後看東歐轉軌》之演講,深入揭示和探討了這個主題。講演主要內容如下:

精彩觀點:

  之一 東歐劇變有幾個特征,第一是突發性;第二是非暴力。他們認為這是1989最大的一個貢獻,如果1789法國革命的圖騰是斷頭台的話,那麼1989年劇變的標志是圓桌。

  之二 東德人的滿意度為什麼相比1990年下降了?抱怨程度跟年齡有關系,一般劇變的時候是30歲左右、尤其是在社會主義時期已經建立了自己的事業,特別是進入官僚體系的人,滿意度就很低,年輕人的滿意度比較高。

  之三 金融危機後,老歐洲沒法自保,就不斷地把在原來投給東歐、新歐洲的錢都抽走。在金融危機下,有兩個詞用得很多,一個是“團結”,一個是“一體化”。

  之四 在新歐洲是左派要搞市場經濟,右派在爭福利。新歐洲左翼的態度會讓他們的“社會主義同行”大跌眼鏡,不論是在國內的政治經濟轉型問題上,還是在“回歸歐洲”問題上左翼都比國內的右翼更加積極。 

  之五 東歐國家的公民社會已經逐漸形成,波、捷、匈轉軌國家的NGO都在呈幾何數般地增長,且資金來源複雜化和價值取向個性化。主流政黨受到不小的衝擊。

  之六 這些國家的民粹主義是從舊體制向市場經濟轉軌中,從“強人政治”向“常人政治”轉軌中出現的,尤其是國家的控制能力減弱,如果轉軌的方式不公正,自上而下,一部分人承擔代價,一部分享受成果,從而導致貧富分化、腐敗盛行、失業率上升、痛苦期延長,人們就會覺得不安全,會把外部世界妖魔化,逃避自由,呼喚鐵腕,民粹主義就此出現。

  主講嘉賓:金雁(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教授,著名俄羅斯、東歐問題研究專家)

  主辦: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 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 

  金雁:大家晚上好!東歐劇變時我正在東歐(波蘭大學)當訪問學者,劇變的這個過程我正好經歷了。我很小的時候就讀了瞿秋白寫的《餓鄉紀程》,在火車上的時候,我就想我要寫一本《新餓鄉紀程》,在那里主要以寫信的方式,一共寫了500多封信,正好是東歐劇變沒多久,大家都特別想知道東歐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況,雖然新華社、《人民日報》也有報道,但大家都覺得不是很全面,不是想要得到的,那麼我就以寫信的方式寫了500多封信,回來以後我就把所有的信稍微綜合了一下,出了一本《新餓鄉紀程》。

  對於東歐轉軌的研究,我本身是去波蘭訪學是去研究歷史的,但是處在這麼一個變革的時期,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如果我安心讀書的話,會錯過一個非常難得的歷史時期。我左思右想,覺得手心手背都是肉,最後決定放棄歷史研究,而研究正在進行中的東歐轉軌,因為書可以回國以後繼續讀,但觀察現實的機會難得。所以那時就到處跑,在整個波蘭整個東歐,社會主義陣營雖然瓦解了,但便利的條件還是有的。回來以後也繼續關注、跟蹤,就寫了一本《十年滄桑》(2004年上海三聯出版)。又過了十年,很多想要了解東歐的同學、網友都說,在現在世界越來越清晰的時候,東歐卻越來越模糊,我們很希望看到你再寫一個十年。

  去年正好是金融危機,媒體也有種種報道,我又去了一趟東歐,在東歐的一些感想,連續寫了幾篇文章,希望借這個機會能和大家交流一下我20年後再看東歐有什麼感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