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張亞中:台灣教科書史觀的戰略性逆轉

http://www.CRNTT.com   2013-10-09 00:03:16  


 
  馬英九在看了其中一本教科書後的反映是“觸目驚心”,郝柏村在看了他孫女的教科書後,說了一句:“我不成了亡國之人了嗎”?一位曾任“行政院政務委員”的先生說,“這是在替台獨寫教科書”。

  審定委員會是採共識決,又由於教科書是採“一綱多本”,只要出版社有將課綱規定的內容提及,其它部分出版社有相當大的寫作自由。綜觀當時的幾個版本有幾個共通現象:過度美化日本殖民統治、刻意貶低國民黨在台灣的正面貢獻,將台灣民主化的功勞完全歸功於民進黨的努力。在行文上將兩岸的“一邊一史”寫成“一邊一國”,將“台灣史”當成“國史”在撰寫。為此,我以“憲法”大於課綱”的原則,在委員會中力陳維護“憲法”的重要,要求出版社必須將造成“一邊一國”的文字進行修改,並依據“憲法”第158條應發揚民族精神的規定,要求將不符事實與不合理的陳述做適度的修正。另外,由於大多數審定委員均為“前朝遺老”,已有定見,因此,除了依“憲法”必須修改的文字外,我並沒有辦法要求出版社改變課綱已經使用過的語彙,也無法要求他們必須要使用“日據”、“明鄭”等。

  即使如此,還是遭致民進黨“立委”鄭麗君召開記者會,對我本人進行攻擊。對政治稍微有敏感的人可以察覺到,我的參與及行為的確已經觸及到台獨主義者的痛處了,對他們而言,“一邊一史”的“分離史觀”的立場是不容被質疑與挑戰的。

  我參與幾個月審定委員會的感想是:第一、“國教院”的官員仍有民進黨執政時留下的官員,因而找偏綠的學者擔任審定委員;第二、經過李扁的近二十年執政,台灣史研究因為可以得到經費補助,參與研究者已經遠遠超越中國史的研究,更由於他們長期佔據在“國科會”、民間基金會、政府外圍組織,因此大多數的歷史學者不願得罪他們,以免在論文審查、申請計劃時遭到刁難。第三、在以上情形下,立場較藍的學者也不願意參與審定委員會,一則因為是少數無法影響多數,但卻會影響自己的未來。另外也認為,馬政府不願在結構根本問題上調整,自己又何必多管閒事。第四、對於出版商而言,編寫教科書是以營利為目的,因此,一方面他們會找關係好的學者擔任主編,另一方面,他們不會為了原則或史觀去向審定委員會做任何爭取,一切以符合審定的要求為原則,只求能愈早通過愈好。我的總結是,要透過寫文章批評、建言,或參與審定委員會來爭取應有的史觀是不可能導正史觀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