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張亞中:台灣教科書史觀的戰略性逆轉

http://www.CRNTT.com   2013-10-09 00:03:16  


 
   自行出版教科書來建立正確史觀

  衡量情況,我決定要換個思路與做法。大約是去年九月間,我與兩岸統合學會的幹部們商量,我認為除非自己編撰歷史教科書,否則根本無從在台灣建立正確的史觀。要出歷史教科書,就必須自己開出版社,而且要有賠錢的打算。兩岸統合學會的執行長鄭旗生負責擔當成立出版社的重要責任,我辭去審定委員的工作,與謝大寧教授及一些學者負責找知名大學教授參與教科書的撰寫工作。

  下決定容易,但是要執行絕非易事。我們在十月間成立了《克毅》、《史記》、《北一》等三家出版社,以出版歷史教科書為首要工作,也是現階段唯一的工作,分別編寫了三個版本的高中歷史教科書。其中《克毅》是為了紀念兩岸統合學會已經過世的戰友,即曾任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的所長巨克毅教授。

  在“一邊一史”的課綱結構下,如何撰寫出不會造成“一邊一史”或“一邊一國”內涵的教科書是一件高難度的挑戰。我們決定從用語及敘述的鋪陳上來處理這個難題,站在兩岸同為中華民族、同屬中華文化的立場上,用撰寫“本國史”的史觀來撰寫“台灣史”與“中國史”。整整密集的工作三個月以後,我們於今年(2013年)一月上旬,將三本高中歷史教科書送到“國教院”接受審查。

  該三版本之教科書於送請“國家教育研究院”審查過程中,竟橫遭阻難。首先是刻意延誤時程,送審時間為今年一月上旬,但是“國教院”卻遲至四月中旬才進行審查,並再用要求“重編”(即重新再來一次程序)的方式,延誤審定時間。“國教院”另在文字用語上設下障礙,以“必修”要求更改。

   “教育部”“國教院”的意識形態刁難

  “國教院”審定委員會對我們作成“重編”處分的最重要理由,包括如下幾點:

  第一、涉及鄭成功統治台灣時期,三本教科書所統一使用的詞彙為“明鄭時期”,審定委員會認為違背課綱,不得使用,應統一稱為“鄭氏統治時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